小我与大我散文

时间:2021-08-31

  (一)

小我与大我散文

  9月13日上午,表妹陪我参加长春文学社团散文研讨会。许是心情激动的缘故,虽然屡遭出租车拒载,却没有引起我太多感触,嘴角掩饰不住笑意。倒是表妹很焦急,一直站在路边,不停地向来来往往的车辆挥手,生怕迟到了,有失礼貌。那一刻,表妹分明忘记了她是放下自己的工作,来陪我的;仿佛她的职责,就是为了专门陪我。

  一路辗转,来到长春北站附近的文学社团办公楼。由于路过一段泥泞的小路,表妹漂亮的皮鞋弄脏了,她却取出纸巾擦去我鞋面上不小心沾着的灰尘,又整理好我的头发和衣服。想想每次出行,表妹都把我打扮得干净整洁利落,希望我以最美好的姿态面对大家,顿时一阵阵暖流从心底溢出,驱赶走因天气骤然降温带来的凉意。

  我知道,有种感谢是不需要言明的,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爱她,就听她的安排;爱她,就为她而努力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其实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的身后站着太多位“表妹”——他们是父母和长辈,是兄弟和姐妹,是同学和挚友,还有孩子和晚辈。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却给予了我同样的关心与呵护;他们把我包裹在象牙塔里,直到我重新发芽,这才小心翼翼地一点点送到阳光下,让我沐浴春风和雨露,期待我再次茁壮成长……

  很想伸出手,替表妹理顺被秋风吹乱的秀发,或者替她擦去鞋上的泥巴;但最后除了微笑,还是什么也没做。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照顾我,真担心我“出其不意”的关怀,会让她红了眼圈,那在众位老师面前就真失礼了。

  蓦地,关于“貂皮”的传说又在脑海浮现:以前每次想送表妹点儿小礼物,她都推辞不要,然后说要送就送大礼吧,譬如“貂”。我知道,表妹是在当玩笑讲,但我却把这个“传说”当成目标。真的,如果有一天能凭自己的力量送一份“大礼”,她必定会哭得一塌糊涂。那么,为了早日看到她“梨花带雨”的俏模样——李子燕,加油、加油、加油啊!

  (二)

  长春市文学社团成立于1989年,担负指导全市业余文学社团农民诗社的创作工作,其成员来自省市作协会员占10%,来自农村会员占60%,来自各大专院校中小学会员占30%。他们创办的会刊《农民文学》已出版九期,在我省有一定影响力。

  本次散文研讨会由长春文学社团肖英杰主席主持;长春作协副主席于德北和长春文学社团副主席王爽点评我和刘万成老师的散文作品;《长春日报》记者李丽全程报导,社团王馨副秘书长等列席参加。

  于德北老师,出版有小小说集《秋夜》和《杭州路10号》,以及长篇随笔2部,童话3部,科幻小说1部,儿童小说7部,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得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而王爽老师则打过篮球,做过教师,当过军官,现为民警;系吉林省作协会员,已出版文集《擦肩而过》,在《美文》《新世纪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散文近千;其中《追赶汽车的孩子》《魔方人生》等百余篇散文,分别编入各类文丛或年选。

  面对众位文学老师,我心里其实是忐忑不安的。早在7月份,社团就邀请我参加研讨会,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才刚刚起步,受之有愧,便婉言推辞了。后来肖主席和王爽老师反复做我思想工作,说每个作者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与大家多交流多沟通,听听名家名师的点评和建议,会进步更快。于是我豁然开朗,精心挑选了三篇旧作和四篇新作,期待老师的指点。

  (三)

  于德北老师首先对我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提到前段时间共同编著书籍的事,说我完成得超乎想像的圆满,是他完全没想到的。对于散文,他发现我的新作比旧作有明显的进步,文笔简洁情感细腻,是值得肯定的。听到这里,不由得心里美滋滋的,从前的自己,确切地说,只是能“写”文而还不知道如何“作”文,我强烈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强烈期待进步……

  然而这时,于德北老师说了一句话,让在场的众人都愣了:“不过,我今天不是来夸奖子燕的,而是批评。”

  批评?我赶紧收回思绪,虚心聆听。我深知:一个能指出缺点和不足的人,是前进路上必不可少的益友,是牵引我走出误区迎向光明的良师!

  众人的目光都凝聚到于老师身上,他神情很严肃,话语中充满鼓励、鞭策和期待——

  “溢美之词对子燕没有好处。我批评不是说她写得不好,而是尚有很大提高的余地。她的旧作《窗外》很有以小见大之势,另一篇散文《织爱》感动得我想落泪。我感觉她对文字很有灵性,因此推荐她读了一些书,然后给她留作业。新作《向幸福出发》就是完成得比较好的一篇作业,思维跨越从年少到中年,把一个追逐文学梦想的小女孩描写得生动可爱;那篇《在秋的枝头露宿》也可圈可点,以一片银杏叶的思维书写自己的心事。

  然而,这种进步还是很微小,一定要把视野再放开,一定要从自己的小窗口跳出去,放眼更广阔的大自然。譬如之前让子燕观察树叶,聆听秋雨的声音,就是希望她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从而让文章更大气,更厚重,更深刻。”

  我频频点头。这些话其实怎么能算“批评”呢?是指导和教诲才对。之前在电话里,于老师已经反复讲过了,他送的德富芦花等名之家散文,我也正在认真品读。可能因为自己心事太重吧,每每落笔处,总会添上自己的感悟感触或者感动,还不太清楚如何大气作文,如何摆脱“小我”,写出“大我”。

  不过,其他几位老师都有不同意见,尤其是记者李丽提出了异议:她认为于德北老师的点评有些偏激了,作为一位女性作者,完全可以写出小女人的心事小女人的世界,同样会有读者会引起共鸣的。如果所有人的文字都一样大气磅礴的,就没有特色了。

  就这样,两位老师之间展开了友好又激烈的辩论,最后于德北老师阐述了他的观点,才让众人真正听懂了他的“批评”。

  于德北老师说:“我对子燕是认可的,所以才会把她的散文编著到我的新书里。但我一直对子燕说,日本散文的忧伤、欧美散文的哲思、中国古典散文的雅致,一定要用心去体会体会,才能让文字更具感染力。我常常督促她,是不希望她只停留在现在的高度,因为她对文字很敏感很有灵性,如果不跳出她的小窗口,就可惜了那份天赋……”

  至此,李丽老师才明白于德北老师的良苦用心,一边在本子上做采访记录,一边真诚鼓励我:“子燕,你是优秀的,更是幸福的!这么多良师益友帮助你关心你,相信你一定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的。李姐也支持你!”

  (四)

  接下来,是社团王爽副主席点评刘万成老师的作品。

  在这里,实在有必要郑重推出一下王爽老师:不仅因为他一米九三的个头,也不仅因为他警察叔叔的身份,而是——他西装革履的着装,板板正正的领带,充分体现了对此次研讨会的重视程度!

  王老师人如其名:正直爽朗,善良热情。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警察叔叔与庄稼汉老师是在义务编辑《农民文学》杂志的。王爽老师常说,他不在乎未来是否成功,只是很享受在追求文学梦想道路上,采撷到的友情和快乐。而且,他也把这份淡定从容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像他的笔名“秋风”一样,帮助人们沉淀盛夏的浮躁和炎热,学会欣赏秋天的静美。

  刘老师笔名沃土老农,是农安县万顺中学校报编辑,《农民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长春日报》、《中国诗词书画》、《黄龙府》等报刊。陪同他前来的,还有农安文联的工作人员程凯老师。

  刘老师的三篇散文分别是《伯劳声声》、《相信果实会在冬天里成熟》和《唱本?竹箫?唢呐》,得到了王爽和于德北两位主席的充分肯定,也令我获益匪浅。后来才得知,刘老师在2009年2月做过结肠癌手术,现在已术后三年半了。让人惊讶的是,他看上去相当有精神,脸上总挂着乐观的笑容。更令人敬佩的是,刘老师去年上班后,跟校长说,按正常上班对待他,不搞特殊化的——其实,他可以不上班的。如今,他还在学校义务指导学生们写作,为众多拥有文学梦想的农村孩子指引了方向,得到全体师生的尊重。

  我暗自感慨,生命本身应该是一所最丰富多彩的大学,各人的喜怒哀乐各人知道啊。刘老师说得真好:“人,关键是活的心态!咱都是上帝偏爱的苹果,咬了咱一口,没啥!”是的,没啥,咱现在活得灿烂依然,多好啊!

  刘老师为表达此次研讨会的感受,赋诗三首,让他的才华和人品在文字中感染大家,更感动了我。现将三首诗贴在此,珍藏且珍惜,希望在未来的文学路上,与各位师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飞跃!

  《赠李子燕》

  文/刘万成

  前尘仙子岂凡胎,燕影遥从天外来。

  朱笔调润人生色,真情绘得心花开。

  《赠于德北先生》

  文/刘万成

  乡间野士画云霞,草笔粗粗信涂鸦。

  今日幸得拨冗处,嫣红姹紫著新花。

  《赠王爽先生》

  文/刘万成

  三十年里弄舟行,滞在江边浅水中。

  幸有方家击浪退,无私携我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