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儿时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我岀生在60年代末期,那是一个打倒一切牛鬼神蛇的文革时代,在那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样匮乏的年代,电影无疑是大家热捧的新鲜事物。在乡间,村民对电影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强烈。而正是那样的年月里,人们在辛苦之余对于露天电影,似乎有一种久违的希望,他们渴望看到山外更多的东西,希望了解一些以前只能在神话故事里听说过的故事。

露天电影儿时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的散文

  童年的生活虽说很单调,却是快乐而又美好的。每当余暇,总是不知不觉地泛起孩提时代的欢乐时光:背着书包与小伙伴们走在去学校的青石板路上,爬上茶籽树摘茶籽桃,挂上镰刀上山去砍柴,光着屁股在大河里洗澡,摸石斑鱼,偷邻居家的桃子,月光下听老人讲述那越怕越想听的神鬼故事,在老屋子里与小伙伴们躲到猪栏的稻草堆或床铺底玩捉迷藏……而那时最能带给我们快乐的,莫过于那不定期的露天电影了,因为有一场电影看,那是最惬意的事,感觉比吃了蜜还要甜。

  小时候,我对露天电影最期盼的,其实,不光是看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冲着放电影的热闹劲。

  早在几天前,就听说公社送文化下乡的同志要来村里放电影,于是大家怀着急切的心情追逐着每一个有关放映的消息。左等右盼,好不容易,公社里的电影放映机终于下来了。一看到村委员会门口搭起了白色的银幕,就知道晚上要放电影了。这一下可把我们这些孩子给乐坏了,都欢呼着“放电影了,放电影了!”于是,大家飞快地跑到家中给家人报信,这时,大人小孩拿着椅子、扛着板凳,纷纷前往银幕前抢占最佳位置,而有的在那里一守就是一整天,生怕别人给移了位置。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那场面可真乐闹呀!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孩子,大家围着场子追逐打闹,就像过年一样开心。

  当暖暖的太阳还没有落山,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着做饭了,整个村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

  放映的时间到了,夜幕降临,星星掇满天幕,这时村委员会门口的空地里挤满人,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男女老少大家都来了。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蹲着或坐在围墙上,一双双眼镜盯着荧幕上。看着那些悲欢离合,看着那些峥嵘的日子,看着那些滚滚的硝烟战火。

  一台放映机上,两个轮子不停地转着,一束光从放映机上射出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幕布上。这时所有的战争、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欢笑和眼泪,都在这方圆几尺间精彩上演。偶尔,我们还能能看到流星从天边划过,更有一些小飞虫在放影机的光柱中翩翩起舞,将舞姿投射在白色的幕布上,有时也有人忽而站起来在银幕上印下一颗大大的脑袋。记得那时,自己还和许多小伙伴一样特喜欢在银幕反面看电影,觉得好玩呢!

  如果是外村里放电影,只要一听到消息,管它三七二十一,路有多远也不怕,约上好伙伴,偷偷就上路,跟着大人蜂拥而去。那时的我早把父母的责骂抛到了九霄云外。山路弯弯,借用月光,我们一路蹦着,没有疲惫和惧怕,其实,那时的我才十一二岁,也不懂什么电影,就知道打仗好玩,有的是冲着放电影的热闹劲。

  那时的露天电影,战争片居多,都是开头出现大大的“八一”五角星,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耳边同时响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我的父亲是一位南下老干部,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向往那火热的军营生活,喜欢看战争影片和小人书,更喜欢听父亲讲大西南剿匪的故事,直到现在,一听到这首曲子,我就感到荡气回肠,激情澎湃。

  当年看的露天电影,如今我还能记起一些:首先放映的是一个介绍有关农业生产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新闻广播片,然后再播放正片,其中印象最深的有《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南征北战》等战争影片,有时候也放点情感类的电影,但为数不多,很多人看了也都会置之一笑。影片完毕的时候,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提着小板凳归去,而我们这些孩子牵在大人的身后乖乖地回家了。

  岁月无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百姓的生活最已今非昔比,液晶电视、电脑、家庭影院开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大家再也不会去为看一场露天电影徒步1—2小时走夜路了。但露天电影,它曾吸引着家乡的每一个人,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了儿时一道最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