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劝学的故事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荀子劝学的故事
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加以学习,自己才可以变成优秀的人。而荀子劝学讲的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很多的时候。我们不登上高山是永远都不知道高山有多高的,正如我们不去看看大海,永远都不知道大海有多深一般。
荀子说,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要做到广泛地学习,不管是直线的木材还是弯曲的车轮,其实都是有着一个过程的,并不是说无缘无故而存在的,有些木材其实也可以像圆形一般,不管是经历了多少的岁月,终究是如此,可是有些木材却经过了历练,总是可以变家具良品。这就是一个区别。
所以,在平时应该要懂得不断地对自己加以反省,告诉自己,应该要随时保持一颗向高处看的心,让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其实历练的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也不要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人都是有变得优秀的潜质的,而这一切就是需要一个过程而已,你需要给自己充足地信心,让自己脚下的步伐迈得更远。而学习也是如此的。要相信,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一定可以成功!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要学习荀子说的精神,别轻易地放弃自己,在坚定不移的步伐下才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大路,并且才能够让自己变成优秀的人。
荀子大略
荀子出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荀子的大略主要讲的是人的善恶观念.嘴巴上讲讲善与恶是容易的,问题的关键是看行动,哪怕善事再小也要去完成,恶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荀子小时候非常的聪敏,在荀子10岁的时候就有神童的称号,学问很好、长大后游历过许多的国家曾经到过燕国,不过很可惜荀子没有被燕国的君王赏识。到了荀子50岁的时候,齐国的君王张榜要招贤才,许多人都纷纷赶往齐国,荀子也被吸引前往齐国。
荀子在齐国住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受到齐王的尊敬,荀子在齐国当了齐国的顾问。关于荀子大略的观点也在齐国传播开来。由于荀子一直受到齐王的赏识遭到很多人的眼红,还到处说荀子的坏话,谁知道这些话却传到了齐王的耳朵里,因此齐王开始慢慢疏远了荀子。
荀子看到这样的情况便离开了齐国。这时荀子都已经81岁了。荀子听说楚国在招贤才,荀子便决定去楚国。楚国的春申君听说过荀子,便让他在楚国当了兰陵令。但是没想到荀子去到了楚国还是有人在说他的坏话,春申君被这话蛊惑了,后来春申君辞退了荀子。
荀子去到秦国见了秦国的君王。而此时的秦王正想攻打天下,对荀子对他讲的道理一点也听不进去,荀子心灰意冷只好回到了赵国。 春申君赶走了荀子便心生悔意,就派人到赵国去请荀子回来。荀子拗不过春申君的好意,便又回到了楚国当官。春申君死后,荀子也90多岁了,就辞官退隐了。
荀子的著作
荀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识广泛的学者,也是著名的思想家,虽说,没有与孔子齐名,但是,他的思想也是极其具有影响力的。
和孔子一样,中国古代的学者都有一个与自己同名的著作,荀子也一样,他的著作就叫《荀子》。由于荀子出生在百家争鸣的战国后期,所以,他的思想是混合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多家思想的。所以,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是在学习方面。荀子有一篇名气比较大的文章,它不仅仅是中国语文教材中必须学习的文言文,而其中也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句子,从中又衍生出了一些词语,例如,锲而舍之,锲而不舍等,这两个词其实是可以表现出荀子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的,也可以说是他对于大众学习的一种要求,认为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要能够坚持不懈,而不应该中途就没信心放弃,尤其是在学习上,他劝诫人们学习要一直坚持,一直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荀子也有关于人在自己内心方面看法的文章。荀子对于人生来所具备的特性与别人的看法大不相同,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欲望、贪念,而善良是后天学到的,所以,为了变善良、变好就要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