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细1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希2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3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4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幸甚,不宣。巩再拜。

  注:1细然:伤痛的样子;2希:仰慕;3屯(zhūn)蹶:艰难颠仆、频受挫折的样子;否塞:困厄不得志;4魁闳:俊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者得致其严 致:表达

  B.故虽恶人,皆务勒铭 勒:雕刻

  C.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 悬:悬挂

  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宠荣:使荣耀

  9.下列各组语句中,全能说明墓志铭 “行世”而“传后”应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 )

  ①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②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③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⑤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细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⑥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⑤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只有“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才能写出“公与是”的墓志碑铭,将道德、文章并提,强调思想修养与写好文章同等重要。

  B.本文善于敛气蓄势,本为感谢颂扬欧公,却先阐述道德与文章的关系,再言“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极其罕有,气势蓄极,到文末颂欧公便水到渠成。

  C.作者认为铭文与史传都有警世劝善的作用,然史传对善恶之人都会加以记载,而铭文一直以来都只记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

  D.本文虽为书信,但吞吐抑扬,极尽腾挪,语言从容舒缓、纡徐百折,在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盛誉其“畜道德而能文章”的同时,也赞自己的先祖。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文言文翻译断句(10分)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3分)

  ②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5分)

  (2)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2分)

  然 畜 道 德 而 能 文 章 者 虽 或 并 世 而 有 亦 或 数 十 年 或 一 二 百 年 而 有 之 其传 之 难 如此 其 遇 之 难 又 如 此

  8. C(悬:差异大)

  9. B(①铭文的作用②说明铭文内容要做到“公”与“是”③说明铭文写作者要“畜道德”④说明铭文写作者要“能文章”⑤铭文的影响⑥盛赞欧阳修的贤能)

  10.C(由第三段可知“一直以来都只记……”的说法错。)

  11.(1)1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来使这些人声名传播,有的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用是一样的。(3分)

  ②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他而不写,又因为死者子孙的请托,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从人情上讲就不能这样做,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5分)

  (2)然 畜道 德 而 能 文 章 者/ 虽 或 并 世 而 有/ 亦 或数 十 年 或 一 二 百 年 而 有 之 /其 传之 难 如 此/ 其遇 之 难 又 如 此(2分,每两处1分。)

  附译文:

  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著地位,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同的地方。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无所不写,而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义的美德的人,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来显扬。有的把它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用是一样的。假使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这是它所以和史书不同的地方。碑铭的写作,能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对死者的尊敬。好人喜欢自已被得到表彰,就勇于自立;坏人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羞愧而且恐惧。至于那些具有广博的`才能,通达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人,都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警戒劝勉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道衰败,作为人的子孙,都一心想褒美称扬他故去的亲人,而不再根据事理。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石立铭,用来向后代夸耀。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他而不写,又因为死者子孙的请托,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从人情上讲就不能这样做,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应当要观察所撰写的对象。倘若所托非人,就会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所写的碑铭也就不足以流地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所以千百年来,朝迁的公卿大夫直到乡里的人士,无不撰有碑铭,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大概很少。它的原因不在别的,就是所托非人,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的缘故。

  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和正确的合适人选呢?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大概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他对于恶人,就不会接受为他写碑铭的请求,对于一般的普通人,他就能分辨清楚。而人们的行为品德,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有的人善恶相差悬殊,而不容易如实地指出来;有的人实际表现要大于他的名声;有的人的名声要大于他的实际表现。如同用一个人,不是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够辩别他而不受迷惑,评议他而不徇私情?能够不迷惑不徇私情,就达到公正而且正确了。倘若所写的人文辞不擅长,那么,在人世间还不能流传开来,于是又在于他的文章能加倍胜人了。所以说: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难道不是这样吗?

  然而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虽然有时在当代并存,也许几十年或一二而年才能出现。这种人传世是这样的困难,碰到他又是这样的困难。像先生的道德文章,本来就是所谓几百年才能出现的。先祖父的言行卓然出众,幸而遇到先生,得以写出公正和正确的神道碑铭,这碑铭能流行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是毫无疑问的了。而世上的读书人,每每看到传记中所记古人的事迹,到了他可以感人的地方,就往往极为伤心,在不知不觉中流了眼泪,何况读的人是他的子孙呢?更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慕仰望先祖父的德行,而考虑用什么办法使他的事迹流传,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

  可是我又想到,像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而先生加以奖励提携;先祖父这样频受挫折终身不得志而死的人,而先生加以表彰显扬。这就使世上魁伟杰出的罕见人士,有谁不愿进拜于先生的门下呢?那些隐世之士,有谁不希望世道的转变呢?善行,有谁不愿意去做?干坏事,有谁不羞愧而畏惧呢?作为人的父亲,祖父的,有谁不想教导他的子孙呢?作为人的子孙的,有谁不想让自己父亲、祖父得到尊宠荣耀?这几种美行,全都归功于先生。既拜受承蒙赏给神道碑铭,且冒昧进言说了要请你撰写的原因。来信中告谕先祖世系相传的世次问题,岂敢不领受教诲而加以详细考查。

  承蒙作铭,甚感羞愧,不再赘言了。曾巩再拜上。

【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

2.《寄欧阳舍人书》鉴赏

3.寄欧阳舍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4.《寄欧阳舍人书》背景赏析

5.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诗文相关介绍

6.《寄欧阳舍人书》原文翻译以及鉴赏

7.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文章大意

8.《寄欧阳舍人书》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