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是由陈淼所作的一篇散文作品。被收录在苏教版的课文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教版桂林山水的课文,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桂林山水的课文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苏教版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游览过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是的,这些景色确实都很美,你们还想不想再去一个景色更加迷人饿地方看一看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板书:桂林山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四人为一小组,互相正音,把课文读通顺。
3、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你的这种感受?(找出并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这句话引入课文精读部分。)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说:你觉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静、清、绿)
(2)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出自己的感悟。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的?
(4)推荐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漓江水的特点。(要求:准确、有感情、声情并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评价。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图片:桂林的山
(2)自由读,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带入课文读一读。读后同桌交流桂林这一带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指名同学朗读。
(4)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畅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亲眼目睹桂林山水时的情感,过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自由朗读,找出描写作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3)讨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想像这种感觉。
四、整体回顾,自主质疑
1、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交流。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自由读课文,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全班交流:怎样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
师生共同回忆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自然段的内容逐段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写的13个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方法。
重点指导“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笔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准字形。
4、小组展示写字成果,互测记字情况。
【苏教版桂林山水的课文】相关文章:
7.桂林山水课文
8.《桂林山水》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