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的智慧》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退一步”的智慧是如何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退一步”的智慧》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退一步”的智慧》阅读答案

  “退一步”的智慧

  ①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连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总督大人把这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闹得满城风雨的画给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从此对他毕恭毕敬,再没有诋毁之作传出。

  ②张之洞和李鸿章是死对头,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也顺理成章成为张之洞的政敌。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时,接替他位置的人恰巧就是李瀚章。一路上,李瀚章的心里都在打鼓,两广本来就贫穷,张之洞在任时又做了不少大事,粗略算一下,财政亏空应该有2000 万两银子,相当于国库三年收入的总和呀,这个烂摊子,让人如何收拾?因此,见面时,李瀚章根本没给张之洞好脸色。出人意料的是,在交接财务时,张之洞却说:“省库还有200万两银子,都留给你用吧。”李瀚章惊得张大了嘴巴,按说,他如此敌视张之洞,就算有盈余,张之洞也应该挥霍一空,不给他留分文,没想到,张之洞 却选择“退一步”,为他的上任铺平了道路。至此,李瀚章对张之洞再也恨不起来,日后还帮张之洞躲过了一次弹劾。

  ③在得理时,没有咄咄逼人更近一步,而是弯下腰来后退一步,正是这后退的一步,让张之洞轻轻松松地得到了百姓的尊重,获得了才子的效忠,化解了政敌的仇恨,让他最终成为晚清历史上的一代名臣。

  ④“退一步”是一种交际智慧,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15.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16.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

  17.请从反面角度为本文列举一则事实论据。(4分)

  参考答案:

  15.(3分) “退一步”是一种交际智慧,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16.(3分)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引出本文的论题(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7.(4分)(所选论据要是名人事例,且要从反面列举。)

  示例:曹操莽撞征讨江南,遭遇赤壁之败。

  诸葛亮一生谨慎,唯有用马稷一次冲动了,用了个纸上谈兵的人,招致街亭之败,更间接导致了整个北伐事业的失败。

  拓展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 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退一步”的智慧》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退一步”的智慧》阅读答案

2.《母狼的智慧》阅读答案

3.《生存的智慧》阅读答案

4.《懒惰的智慧》阅读答案

5.儿童的智慧的阅读答案

6.《中国馆的智慧》阅读答案

7.懒惰的智慧的阅读答案

8.《蜘蛛的智慧》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