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
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凸显出酒瓶的形状。问他干吗去,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尽管不好意思,还是如实回答。他告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
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何老师最操心她。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会对我笑笑。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
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
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
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
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
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
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今天的结果。
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
还没听说。我安慰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
何老师摇摇头。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
何老师说没有。
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
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你也是他老师。
何老师表情极为难堪。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
我说,你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
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
我说,你等等,我问问启华。
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电话挂了。
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
何老师连声说着谢谢走了。
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诉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
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你不要告诉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
我拿不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了。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
第二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瓶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何老师告诉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学生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何老师又说,多少年来,这酒我一直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
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无法拒绝的眼神,只好同意了。
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
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老师的吗?
我转过头,惊奇地看着启华……
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肯以老师的身份去找管事的学生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
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而“我”认为其实她能干,领导会掌握情况,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C.“我”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何老师后,何老师想到的是,启华帮助他让雯雯留了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感谢启华。
D.前文写何老师当年收到不明家长送的两瓶茅台酒,下文通过启华的问话补充交代了送酒的正是他的家长,前后照应,行文严谨。
E.小说围绕着何老师关心女儿下不下岗的中心事件,表现了人的多种矛盾处境,这种矛盾压在何老师、“我”和启华身上都有体现。
(2)小说中的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启华先是说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后来又说没有动手脚,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试题答案:
11.(1).DE(A“碍于面子”的理解不当,何老师是认定不能找,才不肯找的。B“我”说的话是安慰何老师的。C何老师想到的是,雯雯换下别人,别人就要下岗,他为因自己的事影响别人深感不安)
(2).①疼爱孩子。女儿生活能力不强,他为她可能被裁下而忧心忡忡,为她没被裁下而激动流泪。②自尊谨慎。虽然为女儿很可能被裁下十分揪心,但是不为此去求教过的学生。③善良厚道。他得知雯雯换下了别人后,求学生启华叫别人上岗。
(3).①“我”是小说的线索,把全文内容贯穿起来。②“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使小说显得亲切、真实、可信。③“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打电话给启华引出下文启毕的回答和何老师的放心,告诉何老师启华动手脚的事,引出下文何老师让他求启华叫雯雯换下的人上岗。④我主动帮何老师,从侧面表现了何老师的可敬。
(4).观点一:前面说的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是真实的。理由:①当年何老师对他的学习有过较大的帮助,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帮老师个忙合情合理。②他主动告诉作为同学的“我”,并让“我”不要告诉何老师,不为得到老师的感谢,没必要编造。③后来改口是不想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观点二:后面说的没有为雯雯的留下动手脚是真实的。理由:①前面说的动手脚,是为了在老同学面前显示回报恩师。②启华没有责怪“我”,他意识到是自己说的有问题。③启毕看酒看了很久,想到了自己这样说给老师增添了这么重的心理负担,然后说出的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