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1-08-31

  试题内容: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阅读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尽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即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试题答案:

  1.【答案】C (原文说“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不是“跟孔子亲定有关”;“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不正确。)

  2.【答案】B (“很重要”没有根据,原文说“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原文中《春秋》《孝经》和“解经的文字”是按重要性排列的,等次显然,可见“解经的文字”在当时不怎么重要。)

  3.【答案】C (原文说“‘袖珍本’……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 故“《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所以”也属强加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