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众生》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美”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很多。觉得一个人很美,一片风景很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乐曲,心里感动,也都可能说“很美”。

《此时众生》阅读答案

  《说文解字》从字源上批注“美”,把“美”上下拆开,解释成“羊大为美”。

  近代研究美学的学者,有人认为“羊大为美”,指的是人类最初吃羊肉的快乐。“美”这个字,因此应该起源于味觉。

  这一派学者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美学界一致的同意。一般人也以为,目前我们用到“美”这个字,还是有比较多的“精神”“心灵”的内涵的。觉得一个人很美,觉得一片风景很美,欣赏绘画,聆听音乐,心情上愉悦丰富的感觉,似乎与“吃羊肉”的快乐有所不同。

  “美”这个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与吃羊肉有关,在美学领域还有争议。

  我们凝视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很美,她的一颦一笑,都变成牵挂,有时对方并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赏,心里也满足喜悦.面对一片夕阳,看到西边天上刹那间色彩灿烂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仿佛不只是风景,也同时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时的庄严。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的绽放,忍不住欢欣鼓舞,想放怀尽情大叫几声。偶然在宁静的夏夜海滨,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许多喜悦惊讶充满,竟然可以热泪盈眶。

  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却忽然被触动,深藏底层的生命,一时被呼唤了起来。

  吃羊肉,当然有快乐,不只吃饱肚子,也在口腔间留有许多滋味。但是,“吃羊肉”的滋味,毕竟与许许多多内心深处极其复杂的心灵变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学因此更精细地分别,把口腔上官能的快乐称为“快感”,心灵上丰富的满足才构成“美感”。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的确,“美”使生命充实了起来。

  一个人,如果在饥饿的时候,吃一顿羊肉,无疑是非常大的快乐。空空的胃,被食物充满,一定也是“充实”的满足。但是太过饥饿的时候,狼吞虎咽,甚至饥不择食,就只有感官上的充实,可能连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尝不出。

  “品尝”,因此并不等于“吃饭”。

  物质缺乏,太过饥饿的社会,人如同动物,只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饱”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人类在脱离饥饿阶段之后,一直停留在“吃到饱”的满足,口腔中所有复杂的味觉潜能都无法开发。吃得粗糙野蛮,品尝不出酸甜苦辣咸的丰富变化,也就品尝不出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西方人讲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常常用到“taste”这个词,中国从东汉以后,特别重视“品”;欣赏诗的书叫“诗品”,欣赏画的.书叫“画品”,评论人物言行举止性情,叫做“人品”。“品”,也就是“品味”。“品味”两个字都与“口”有关,但已不是用来“吃到饱”的“口”了。

  “品”如果不是一个口,而是三个口,一定是口腔的味觉有了不同层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还是要有比“吃到饱”多一点的精神心灵上的满足吧。

  一个人没有“品味”,即便财大气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穷人。一个社会没有“品味”,物质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虚。

  (摘自蒋勋《此时众生》)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美”是一个会意字,上下拆开成了“羊大为美”,因此,美起源于味觉。

  B.我们时下用到的“美”还包含很多“心灵”的内涵,好像与“吃羊肉”的快乐不尽相同。

  C.许多生活中的美虽然没有实际利益,但被其感动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D.狠吞虎咽甚至饥不择食能得到感官上的充实,却会失去心灵上的“充实”。

  E.中国文化一直特别重视“品”,虽然“品味”两个字都与“口”有关,但与“吃到饱”的“口”没有关联。

  13.下列对“品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中的“品”就是“品味”。

  B.“品尝”并不等于“吃饱”,“品尝”就是“品味”。

  C.“品”字三个口,意即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精神心灵有满足。

  D.“品味”是就人的精神来说的,它不是财大气粗,不是物质富有。

  14. 简析文中画线句在全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2.(5分)BD(A.这只是部分美学学者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美学界一致的同意。C.由原文第七段可知,此处说的是许多“生命中的美”,而非“生活中的美”。E.原文是说,中国从东汉以后特别重视“品”,选项中“一直”的说法不妥。)

  13.(3分)B(选项说法太绝对了,人在饥饿时如同动物,这时的“品尝”只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是“品味”。)

  14.(4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可能连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尝不出”的事实,引出下文有关“品尝”与“吃得饱”之间的关系的阐释。

  15.(4分)文章认为,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还要在精神心灵上多一点追求。清远人逐渐走向富有,但他们在精神上仍很贫穷;英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人很富有,但他们仍不满足心灵的需求。真正有品味的人不是财大气粗,而是心灵洁净。(要以文中观点来阐释材料中的现象)

【《此时众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阅读答案

2.赵畅《“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阅读答案

3.此时会是天涯共此时吗的诗歌

4.众生对雪吟的诗歌

5.芸芸众生散文

6.彼时,此时诗歌

7.此时彼岸诗歌

8.《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