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的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1-08-31

  约翰?贝里不知是出于个人的爱好还是生计的必需,小个子提琴手鲁道夫总是独自驾小船在斯堪的纳维亚①漫游,在那些小小的海港城市里举办个人音乐会。如果能找到伴奏者,那当然好;没有的时候他就演奏一些不需要伴奏的作品。偶尔他特别想要钢琴给他伴奏,他就在脑子里想象一架。这样,即使没有钢琴在眼前,他也可以把为提琴和钢琴谱写的奏鸣曲一口气拉下来。

《知音》的阅读题及答案

  有一年,鲁道夫跨海到了冰岛,沿着嶙峋的海岸,在一个个小城镇里做巡回演出。这是一块威严、冷峻的土地,可是这里的人民却从不忘却好客的规矩。因为他们知道,也许某一天上帝也会使他们变成身在异乡的陌生人。鲁道夫的听众并不太多,就是在他演奏得格外出色的时候,他们也往往不动声色,呆坐在那里,瞧着这位小个子琴师闹腾一番,(1)最后表情庄严地返回家中,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诲。不过他们是付钱的。

  一次,鲁道夫又驾起他的小船,从一个小城出发到另一个地方去。忽然东北方的天空变得昏暗吓人,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冰岛。这时他正绕着一个荒凉、险峻的海岬航行。他打开地图,发现最近的港口也要半天的航程才能到达。他开始忧心忡忡起来,但忽然发现离岸边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有个小石岛,岛上有座灯塔。他吃力地把船靠上小岛。灯塔下面是峭壁,岩石中开辟了一段台阶,拾级而上,便可以到达上面的灯塔。在飞渡的乱云的背景下,有一个人站立在高高的崖顸上。

  “欢迎您!”声音在峭壁间轰鸣着,给像要把小岛席卷而去的波涛增加了声势。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小岛的唯一的主人带着来客顺着螺旋型的楼梯爬上灯塔的三层,然后就忙着去做应付暴风雨的准备了。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灯塔。灯塔终年光华不灭,雄视着整个这一片海域,一丝不苟地向过往这片海域的船只传递着庄严的、无声的信息。

  守灯人是个魁梧的老人,花白胡须垂在胸前。他的行动迟缓,笨重,不慌不忙,他在自己的独小的天地里,有条不紊地做着一切。他不大讲话,比起其他那些构成他生活内容的因素——海洋、暴风,他平和的内心和那狂暴的外部世界形成对照。

  简单的晚餐之后,两人对坐着,各自想着对方的存在。灯塔在头顸上熠熠闪光。咆哮的风浪一下一下重重地撞击着灯塔的墙壁。为打破僵局,鲁道夫请对方抽烟,又忽然觉得这多少显得幼稚。老人微微笑了笑,摇头表示拒绝,好象他对鞭长莫及的东西没有任何企求。他坦然地坐在那里,沉思着什么,一双劳动的大手放在张开的两腿上。

  鲁道夫觉得,守灯老人一定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窗外那撞击着灯塔的惊涛骇浪,但他对这太熟悉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好像他的心跳和血液的不自觉的流动。尽管老人表面上对客人彬彬有礼,但实际上已经把鲁道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了他的世界的一部分。

  鲁道夫慢慢从老人嘴里得知了一点点他的身世。八十三年前他就在这座灯塔上出生,当时他的父亲也是守灯人。教他读《墨经》的母亲是他所认识的唯一的女人。他每天读《圣经》,再没有其他书可看。    当音乐家的鲁道夫也没多少时间读书,但他毕竟一直生活在城市里。他弯下腰,从琴

  盒里取出他那把心爱的提琴。

  “您拿那家伙干什么用?”老人问。

  起初鲁道夫以为主人在开玩笑,但看到对方泰然的表情,他才知道并非如此。

  老人甚至丝毫没有表现出对乐器的好奇,而只有对他,包括他的那件“家什”在内的整个人的兴趣。在平时,鲁道夫决不相信有人居然不知提琴是何物。而现在他不想笑。他只感到世界太大、太深不可测,而自己太渺小,能力太有限。

  “我用它来搞……音乐。”他结结巴巴地低声说。

  “音乐?”老人缓缓地说,“噢,听说过,可是没见过。”

  “音乐不是看的,是听的。”

  “啊,对了。”老人同意道,话音里不无谦卑。这也是造物的一部分,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各自的神奇之处。万物促使人们去永无休止地认识世界,每件事物在它的稍纵即逝的短暂存在中,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光辉,老人的灰眼睛睁得大大的,注视着这位瘦小的提琴手,使他感受到了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存在价值。

  风雨,灯塔和老人突然使鲁道夫兴奋起来,使他内心充满了冷爱之情,赋与他一个比他自身大无穷倍的广阔空间。他想为老人创造出一个烈火与繁星的`杰作。他站起身,扬起琴弓,在涛声的伴奏下,演奏起来一一贝多芬的克鲁采尔奏鸣曲。

  分分秒秒在琴弦上流淌,一瞬间等于创造那个烈火与繁星的世界的数日:腾腾喷向天空的生命之火,缓缓注入心域的万物之泉:惊雷的呐喊,软风的抚慰:情感博斗的波峰浪谷、世界的大同、人类崇高精神光辉下的灿烂谐音……鲁道夫从未演奏得如此炉火纯青,也从未得到过这般不同凡响的伴奏。海浪和暴风用巨大的手指敲击着塔楼,熠熠的灯塔自信地持续着一明一暗的循环。最后一声音响消失了,鲁道夫把头垂在胸前,大口地喘着气。大海在小岛周围翻腾着,咆哮着,像鼎沸的人声,在给他喝采。(2)

  老人自始至终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宽大、粗糙的手放在犬腿上,低着头,使劲地听着。曲终许久,他依然静静地坐着。然后他仰起脸,平静地、显得很有鉴赏力地抬起手,点点头。

  “对,一点不假。”他说道。

  注:①斯堪的纳维哑存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挪戚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也

  包括丹麦,有些人认为芬兰和冰岛也属于斯堪的纳维亚。

  16.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知音”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一节中画点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倒数第3节画波浪线句子用形象的语言诠释了克鲁采尔奏呜曲。用4个形容词概

  括这首乐曲的情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尾一句“对,一点不假”指什么不假?评家认为这句话十分精彩,说说它的精彩之处。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的的两个人物无主无次,人物塑造的重点不在于人物的性格,而足着力突出    两个人物的巨大差异。

  B.“风雨,灯塔和老人”使鲁道夫决定演奏克稻采尔奏鸣曲,是因为环境和老人构成的氛围 ,符合这首乐曲的情调。

  C.文中的两个人物有着共同的品质——坚守。提琴手鲁道夫虽然不被人理解,但仍  坚持传播艺术的种子;灯塔老人忍受着孤独寂寞,坚守灯塔,为这片海域的船只

  传递信息。

  D.文中的守灯塔老人与第二节中的听众是同一形象的人物,之所以被详描细写,是因为特殊的身世和生活环境使他的形象更为突出,成为典型人物。

  E.文中的提琴手鲁道夫和灯塔老人,很像中国古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相遇后,很快成为知音。

  试题答案:

  16、所谓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题目知音应理解为加引号的,所谓的知音。灯塔老人根本不懂音乐,灯塔老人最后的评价貌似知音,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知音;提琴手鲁道夫也不是孤独的守着灯塔的老人的知音。(2分)

  17、表明他的演奏技巧娴熟。为下文听众的表现做说明性铺垫,即他演奏得格外出色,但听众听得不动声色,不是演奏者拉得不好,而是他们不懂音乐,自然不会知晓小提琴手的水平。为表现小说的主题埋下伏笔。(意思对即可,3分)

  18、热烈(热情)、沉静(舒缓、静静)、激越(激亢、激烈)、辉煌(华丽、灿烂)(4分)

  19、①这句话主要描写听众听小提琴演奏时的反应。“演奏得格外出色”与听众“不动声色”、“呆坐”形成鲜明的对比,“闹腾”一词用语幽默。它一方面传神地表现出小提琴手卖力、酣畅淋漓的演奏;另一方面又暗示听众不懂欣赏,从外行的角度来看待演奏者的表演,认为琴师的出色演奏是“闹腾”,凸显出双方在艺术感受与欣赏方面的巨大差异。(2分)

  ②第一句话从正面对鲁道夫进行描写,表现了鲁道夫酣畅淋漓演奏后的激动与疲惫。第二句话运用比喻手法既形象地表现出暴风雨中大海的汹涌澎湃,又从侧面表现了鲁道夫演奏的精彩。(2分)

  20、①老人话中的“不假”,应是指“音乐不是看的,是听的”或“这家伙(提琴)”是用来“搞音乐的”。2分)

  ②这句表意含混的话,出人意料,引人思考。老人疑似听懂了演奏,成为了知音,但前文中的铺垫 (老人阅历简单,远离人群,认知水平低于一般人),又决定了他不可能理解这样的作品,他理解的只能是简单的问题,于是这个“知音”与演奏者的巨大差异,就构成了黑色幽默,从而突出了主旨。(2分)

  21、C、E【解析】C.文中没有刻意表现这样的性格。E.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真正的知音,灯塔老人与提琴手鲁道夫则是带引号的知音。(4分)

【《知音》的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知音》阅读答案

2.知音阅读答案

3.题潼关楼阅读题含答案

4.自然之道阅读题答案

5.秋叶阅读题答案

6.李勉阅读题及答案

7.《荠菜》阅读题及答案

8.《火山杨》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形容知音的诗词 下一篇:这样守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