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他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1932年初侯仁之进入燕大历史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洪业、邓之诚。他们不仅培养了侯仁之扎实的史学考证研究功底,更根据他的学术兴趣,将他一步步引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中断学术生涯的侯仁之投身抗战中,秘密协助爱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解放区或大后方。
抗战结束后,侯仁之来到利物浦大学跟随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达比教授学习。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从此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步创立。
侯仁之对历史地理学科的实践从北京开始。北京是侯仁之最为熟悉的城市,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他的博士论文就曾细致地探讨了这座古城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而随着对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深入,他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发展、历久不衰的深刻地理原因,以及中国古代帝王都城建设中深厚的意识形态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侯仁之被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教授聘请为该会的委员,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干枯的莲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1952年,侯仁之在北大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位北大新生入校后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直至82岁高龄,他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北京历史地理》。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侯仁之回忆:“到了年底,政府再也不许提抗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买了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满腔热情地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那作者的署名是顾颉刚。”之后,原本想学医的侯仁之萌生了报考顾颉刚所在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念头。(维基百科)
②侯仁之的教书育人名言是:“为师之道如叩钟,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他指导学生,不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燕南园61号大门常向年轻人敞开,学生可以随时到他家里请教。(《人民文摘》)
③“侯先生是出色的.学者,充满激情。他的激情不仅是对于学问和历史地理专业的激情,还有对于民生和国家大事的激情,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侯仁之的学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说。(《东方早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侯仁之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因为受到了历史学家顾颉刚、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达比的影响。
B.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建立起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
C.在北京旧城改造中,侯仁之充分意识到卢沟桥、莲花池、后门桥对北京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他的疾呼下,这些一度破败不堪的遗迹都得到整治修复。
D.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师生强烈要求侯仁之去讲学时带上在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的中国城砖,这让侯仁之很纳闷并始终不得其解。
E.作为学者,侯仁之一生勤勉,时刻关心脚下的土地,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最宝贵的精神馈赠,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2) 侯仁之对北京“知之愈深,爱之弥坚”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3)侯仁之身上体现着哪些可贵品质?请简要分析。(6分)
(4)“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侯仁之这番话的理解。(8分)
答案:(1)E 3分,C 2分,A 1分(A项,顾颉刚、达比的影响仅仅是原因之一。B项,原文是“从此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步创立。”D项,“这让侯仁之很纳闷并始终不得其解”不合文意)
(2)答案:①北京是侯仁之最为熟悉的城市,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
②北京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他的博士论文就曾细致地探讨了这座古城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③他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改造旧北京城,提议保护莲花池修复卢沟桥。
④在北大为新生“讲北京”,直至82岁高龄还在开设选修课《北京历史地理》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答案:①忧国忧民、有社会责任感:为救国弃医读史,投身抗战,申遗。
②充满激情:对于学问和历史地理专业充满激情,孜孜不倦。
③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
④平易近人,循循善诱:他指导学生,不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学生可以随时到他家里请教。(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 答案:①一个人如果能尽早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投入全部热忱,他就更容易成就自我,造福社会。(2分)
②结合文本:a.1932年侯仁之进入燕大历史系学习,逐步进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39岁时就开创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成为地理学巨擘。b.他以北京为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c.成为“申遗”第一人,推动中国遗产保护工作。d.终身从事教育,诲人不倦,广播学问,影响深远。(每点1分,共4分)
③联系现实,言之有理即可。(2分)
【侯仁之阅读理解答案答案】相关文章:
6.雪阅读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