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词造句】
[俊俏]
俏:样子好看。俊俏就是好看的意思。例:她长得很俊俏。
[蒙蒙]
形容雨点很细小。例:天空中飘着蒙蒙的细雨。[吹拂]
拂:掸。吹拂指微风轻轻地吹。
[舒展]
课文中指柳叶自由自在地生长。
[柔柳]
柔软的柳树枝条。
[眉眼]
眉毛和眼睛。文中的“眉眼”用来比喻黄绿的柳叶像柳树的眉眼似的。例:小姑娘身材苗条,眉眼清秀。
[赶集]
到集市上买卖货物。文中指春天到了,花草都长了起来。
[伶俐]
聪明灵活。例:小猴子伶俐可爱,不断地向游人做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趣]
原指生活的趣味。本文指生气勃勃的趣味。例:这座小镇尽管很古老,但它充满了生趣。
[掠过]
又轻又快地擦过。
[光彩夺目]
夺目:鲜艳耀眼。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例:盘子里放着许多光彩夺目的雨花石。
[偶尔]
有时候。
[波光粼粼]
粼粼:形容水很明净。波光粼粼:形容湖水的微波由于明净而闪着光。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漂浮着几只小船。
[曲谱]
文中指五线谱。
[几痕]
痕:痕迹。课文里几痕是说几根电线看去很细,好像是几条细细的痕迹。
[百花争艳]
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百花争艳:形容各种花竞相开放,争着比美。例:在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春天,我又一次回到我美丽可爱的故乡。
【近义词】
俊俏(俊秀、俏丽)偶尔(偶然)
伶俐(灵敏、灵活)曲谱(乐谱)
【反义词】
俊俏(丑陋)偶尔(经常)伶俐(笨拙)
【词义辨析】
[漂亮俊俏]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漂亮”着重指外表好看,可形容具体事物,形容人(多指年轻人)时不限男女。“俊俏”只指人的相貌好看,多用于女子。此外,“漂亮”可重叠成“漂漂亮亮”,“俊俏”则不能。
[色彩光彩]
这两个词都含有“颜色”的`意思,都可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主要区别是:
“色彩”指“颜色或颜料”(如文中“色彩鲜艳”指颜色),还可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如“感情色彩”等)。“光彩”指“颜色和光泽”,常与“照人、夺目、耀眼”等搭配;还可表示“光荣”的意思(如“不光彩的事”)。
[偶尔偶然]
这两个词都可表示“不经常”、“碰巧”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偶尔”指某一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少,或某种状况、现象是少见的,着重在动作、现象产生的次数少,不经常。“偶然”指从事理上讲,不一定会发生的行为发生了,或指这种行为虽有可能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则不确定,着重在行为的产生不是必然的。“偶然”可以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充当定语时常与“现象”、“原因”、“因素”、“事件”、“事情”、“情况”等名词搭配。“偶然”可以构成“偶然性”,“偶尔”不能。
【难句讲解】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微风”、“吹拂”是说春风轻轻地、缓缓地吹着,写出了春风的轻柔。“千万条”写出了柔柳的枝条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写出了柔柳枝条的多。“舒展”、“柔”写出了柔柳的姿态。“黄绿”写出了柔柳枝条的色彩和鲜嫩。“眉眼”是把柔柳比作人也有眉有眼,好像人刚刚睡醒,才舒展开眉眼。
【佳句赏析】
1.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这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说“草”、“叶”、“花”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构成了一幅繁花似锦、万木争荣、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给春天增添了活力。
2.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乐谱啊!
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几痕细线”联想到音乐中的五线谱,把“几个黑点”想象成音符。只要燕子欢飞起来,就会奏出美妙的“乐曲”,从而使燕子落线停歇的情境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比喻。这一比喻使我们联想到春天正是一部巨大的充满生气的乐章,燕子给春天大合唱谱写了动人的旋律,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图画和课文都是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表现它们怎样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怎样在电线上停歇,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趣。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节):从燕子外形特点描写,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第二段(第2节):写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第三段(第3节):写燕子飞行时轻快和灵活的情景。
第四段(第4节):写燕子停歇时轻盈、灵巧的样子。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绘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反映了作者欢乐愉快的心情。
【写作特点】
一、本文描写具体生动,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作了细致的描述,给读者以生动、形象的感觉。
二、文章语言优美,层次分明,表现了作者遣词造句、安排篇章结构的功力。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识扩展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出国访问阿富汗、阿拉伯联合国,中途因飞机失事逝世。《燕子》一课节选自《海燕》。
【课文《燕子》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4.白杨课文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