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骆驼祥子》看老舍的创作心理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重读《骆驼祥子》看老舍的创作心理
摘要:在现代文学的创作历程中,都离不开作者的创作心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其语言文字和艺术形式都能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正如老舍先生所写的《骆驼祥子》一样,随着祥子性格的自然发展,将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之中,不论从创作思想还是作者笔下人物的表达,都给人以沉思之感。
关键词:骆驼祥子;老舍;创作心理
在《骆驼祥子》中,人力车夫祥子是整篇文章的行踪主线,通过描写二十年代末期北京市民的生活为背景,以祥子的坎坷且悲惨的命运为贯穿全文的情节,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言词间流露出作者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因此,从老舍所创作的《骆驼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经历了理智创作和情感创作之间的矛盾分析,同时将作者的憎爱取舍和文章的主人公祥子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精华。
一、理智创作和情感创作之间的矛盾心理剖析
(一)“拴车人”和“拉车人”之间的文化对立
在《骆驼祥子》中,人们可以看到文章中处处流露着一种双重态度,一种是情感之间的态度,而另一种则是理智中的态度,两种态度结合在一起,无不使作者的作品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在阅读过程中,人们更能够看出对于刘四爷和祥子之间赤裸裸的情感对白倾向,对于刘四爷的务实独立精神持以相应的褒贬之意,而对祥子的勤劳努力的性能更持以赞扬之意。因此,由于二者阶级地位的不同,使得老舍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对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始终犹豫不定,也正因如此,这种对于中西文化的拿捏恰当,才更加揭露了真实的社会现实。
(二)城市和乡间之间的地域的对立
城市和乡村本身就是两种不同地域的形式,而老舍先生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将两者之间的碰撞阐述的淋漓尽致。城市和乡间不仅仅是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碰撞。
(三)创作祥子人物形象之中的情感和理智的矛盾性
在老舍先生笔下,祥子就是一个来自于乡间的淳朴憨厚之人,他拥有乡间的有股子蛮劲儿,来到城市之后,只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劲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他选择拉洋车的生活,但归根究底,他还是拥有一种农民的思维模式,仅仅变换的的是个体劳动,但当他发现时,他便将这种错误归根于社会。因此,在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的命运代表着成千上万老百姓的命运,代表着整个中国的命运,中国要向命运就要改善国民的命运,摆脱掉国民坏的生活习性,这是老舍先生的迫切愿望,都在《骆驼祥子》的内容中得到了诠释。
二、祥子的内心变化符合作者的创作心理变化
从祥子的内心变化可以完全掌握祥子心理的转折变化,通过对祥子的追求和不断受挫到不断堕落,这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描写,正是和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原本充满斗志的详细一步一步走向被毁灭的深渊。模样极丑的虎妞在祥子不堪忍受杨家欺凌的情况下辞工,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诱骗了他,同时当祥子即将实现他买新车的愿望时,却不幸被贪婪的孙侦探洗劫一空,使得祥子的生活愿望和精神寄托造成迫害,甚至遭到彻底毁灭。直到在寒冷的夜晚遇到车夫老马祖孙二人,他们的悲惨命运让祥子有了心灵的震撼,成为祥子命运的转折点。自此,祥子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谋求个人发家的梦想逐渐消逝,加速了祥子的自我毁灭。
当极丑的虎妞找到祥子说自己因为祥子怀孕了,而虎妞要祥子娶她,这让祥子在精神上十分痛苦。当祥子再次在小茶馆里遇到车夫老马的惨状,善良正直的祥子默默地为老马祖孙二人买了10个肉包子,看在眼里的祥子内心再次受到强烈的刺激,在老马祖孙二人的身上,祥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终于他想通了,无论换多少辆车都改变不了劳动人民的命运。其实,祥子的愿望很简单,他只想买一辆车,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老马祖孙二人惨况告诉他,他的一切努力都只是徒劳,没有任何用处。而现在在祥子面前摆着两条路,一种是摆脱昨日,寻求光明的未来。另一条出路则是走向堕落的局面。面对着这两条不同的道路,祥子没有选择前者,而是走向了自甘堕落的局面。此时此刻,祥子的内心的矛盾、痛苦和绝望,甚至听凭命运摆布的心理状态,都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得到了极为细腻的描写,通过被现实社会剥削的祥子,使其完美的性格得到扭曲,让原本上进憨厚的祥子逐渐变得自甘堕落,甘愿被命运安排,这一切都符合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直接将残酷的现实生活描述的淋漓尽致。由此可以看出,《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艺术瑰宝。
三、祥子的心理描写融入了作者创作时的憎爱感情
从实质上来说,老舍先生所要写出祥子的并不是停留在车夫祥子表面的言语和姿态上面,而是对车夫内心的观察。这种将人物心理真实的再现出来正是和作者的爱憎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骆驼祥子》这部文学作品中,对祥子的真实的心理描写和刻画,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祥子经历的无限同情,更对主人公爱憎非怨的情感变化。尽管作者描写了当时社会中其他平民者的悲惨命运,但这些苦难命运都通过祥子的悲惨经历做出了反衬,直接反映出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具有一定的大众性和普遍性。甚至从祥子对社会境况的埋怨,表现出对祥子的深切同情。但作者让祥子再次为买车进行第二次奋斗时,通过对祥子生活细节方面的描写如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等,却不行被孙侦探窃取的分文不剩,这让原本充满斗志的祥子受到了强烈的打击。而这种境况在现实社会中都有完美的诠释,或许敲诈祥子知识侦探们顺手牵羊的`活儿,但这一举动却打破了原本生活窘迫的人们愿望,让不幸的人们变得更加不幸,这些境况那些侦探者们又怎么会了解到呢?因此,这种侦探们的强盗做法让作者为之愤慨,更看到了作者的愤怒,而这些愤怒均从祥子的内心活动中得到寄托和发泄。作者笔下对祥子的心理活动的描述正是祥子整个的控诉和反抗,更是作者的爱憎感情。
四、分析《骆驼祥子》写作艺术
众所周知,《骆驼祥子》是人们公认的艺术成熟的标志。从作品的批判精神到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注以及民俗世相的细腻描写等,都无不在《骆驼祥子》中得到深刻体现,但如果从写作特点和取材方式上说,这种写作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在落笔之前,他搜阅了诸多资料,比如,车夫、车主和顾客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资料无不反映出社会现实,同时通过情节的巧妙构思和以及人物出场顺序等,都通过对市民庸俗气的描绘,展开对国民性反思批判,这不仅体现出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更是对非国民性的反思。另外是通过小人物逐渐走向被毁灭的悲剧,进而展开对社会的批判。因此,《骆驼祥子》不论是从题材还是风格上都存在诸多的实践,奠定了老舍先生艺术瑰宝的地位。而作品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表达了强烈的“放野”冲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重读《骆驼祥子》能够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所观所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通过丰富的心理描写将人物的心内世界得到准确又细腻的展现,不仅符合了人物形象,使其更加形象化,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感动读者。所以,在《骆驼祥子》的代表作中,不仅能够体现出老舍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借助祥子的性格变化直抒胸臆,直接体现出老舍先生创作该作品的憎爱心理。因此,在读者的心理,祥子的形象是永不磨灭的。
[参考文献]
[1]黄萍阁.祥子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憎爱取舍[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54.
[2]彭学艳.从《骆驼祥子》看老舍创作在理智和情感上的矛盾对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8):88.
[3]刘勇.论老舍自由写作与严谨写作的矛盾[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5):51-57
【重读《骆驼祥子》看老舍的创作心理】相关文章:
5.老舍骆驼祥子简介
6.骆驼祥子老舍简介
8.看骆驼祥子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