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家弄是一个词牌名,代表作有宋朝柳永的《笛家弄·笛家》,下面是诗文相关介绍,欢迎参考!
笛家弄·笛家
词牌名
代表作·宋·柳永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晴轻暖清明後。
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
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怀,尽成感旧。
别久。
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
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凝,泪沾襟袖。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1]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2]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3-4]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5]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6]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7] 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8]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9]
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
北宋杭州意象图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10-11]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12]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13]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14] ,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15]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
柳永)。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16] ;清明,郊外踏青[17] ;端午,龙舟竞渡[18] ;汴京风情,纸迷金醉。[19]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20]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21]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22] 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23] 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24]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25]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雨霖铃中的晓风残月(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26-27]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28]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29] ,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30]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31] 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
柳永画像士的录取放宽尺度[32] ,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33] ,授睦州团练推官[34] ,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35]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36] ,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37-38] 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39]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40]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41]
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42] 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43] ,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44-45] 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46]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47]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