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风雪芙蓉山抒情散文

时间:2021-08-31

  大唐兴元年间的秋天,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私欲暴涨,拥兵自重,竟然不肯接受朝廷的节制,擅自在淮西之上割地称王,要做皇帝。于是,在辽阔的两淮大地之上燃起了一片残酷的烽火狼烟,浓浓的狼烟遮天蔽日,如沉重的愁云压在了广大人民的头上。

刘长卿风雪芙蓉山抒情散文

  在那个乌云深沉,秋风萧瑟的秋天里,李希烈终于按耐不下日益膨胀的私欲与狼子野心,置黎民百姓生命于不顾,尽起淮西数十万精兵与朝廷军队在两湖一带展开了激战,无情惨烈的熊熊战火遍地燃起,一时之间,在吴楚之间的广袤地区,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去,将那片土地上是烧得一片枯焦狼藉。山野田间,道头地旁,到处是尸殍遍地。兵匪过处,生灵涂炭。满目一片苍夷,民不聊生。直叫人不忍卒睹,空自悲号。

  这场战火,不久便烧到了素有“汉襄咽喉”之称的随州。那时候,刚刚被朝廷任命为随州刺史的刘长卿还没有到任。就在他赴任随州刺史的途中,被离难的民众裹挟着一起离开了随州。刘长卿离开随州后,便一路沿汉水南下,来到了吴头楚尾的江州——浔阳,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其实,早在上元元年,即公元的760年春,刘长卿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转道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曾经逗留在鄱阳湖东岸的余干,与当时的大诗人,号称为诗仙的李白相遇。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后,便沿长江直下,来到了庐山,来到了鄱阳湖上。李白留恋于鄱阳湖上的山水之秀美,流连往返其上,不肯离去。刘长卿能于此时道中遇到李白,自是欣喜异常,不忍卒别。而当时他又想到自己将要远行南岭之外,顿时愁肠满怀,忧思百结,终日难以排解,便写下了一首《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的诗作送给了李白:“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其实,这一次刘长卿终是没有到南巴去任职。他于次年途中的秋天,也就是公元的761年,他又接到了朝廷要他回转苏州的诏令,在苏州接受了“重推”的一个职位。

  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刘长卿从南巴经江西返回来之后,一段时期里,就旅居在江浙一带。这时候的江南大地上,刚刚经历过了刘展的叛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地一带,在战乱中被搞得破败不堪,满目萧条。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的十一月,时任都统淮南东道、江南西道和浙西道三道节度使的刘展与其弟刘殷一起,发动了兵变,对抗朝廷。刘长卿也曾经有诗《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到了唐代宗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元770年以后,刘长卿又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至唐德宗建中二年,亦即是公元的781年,刘长卿再次受任随州刺史。故后世遂称其为“刘随州”。

  那一年的冬天,刘长卿自江州出发途经星子,一路沿鄱阳湖游历,往鄱阳、万年、余干那边的鄱阳湖东岸而去,因为余干有着他太多的牵挂,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与李白在余干相逢的那一幕,所以,这次他便再次踏上了去余干的行程。这天,他在漫天大雪倾覆下的日暮时分,终于来到了鄱阳湖北岸的都昌县城城北的芙蓉山下,借宿在山中的一户人家。

  他站在芙蓉山口的山岭之上,看天地之间的万物均被漫天大雪所覆盖,天地间一派苍茫、幽寂与空远,只见夕阳下,天边的远处,鄱阳湖西南边的庐山,虽然是高耸而立,亦不过似一道绵延的长岭,横亘在茫茫的大雪深处,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遥远而又不可及的印象。近处的小山村里,一座座茅屋被大雪遮掩了身形,显得是那么地寂寥和无助,就连炊烟也不见升起来。这给身在寂寞旅途的诗人,平添了无限的忧思与伤感。是夜,他寄宿在山民的家中,想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坎坷与颠沛,不由得思绪满怀,愁情涌动,辗转反侧其间,夜不能寐。突然在夜半时分,听得村里村外先后传来了几声长长短短的狗叫声,狗叫声一直来到了它所借住的茅屋前,在吵杂的狗叫的声中,他真真切切地听到了院门被推开的响声。他知道,这是他所借居人家的屋主人,在这风雪之夜的夜半时分回到家里来了。

  于是,此刻睡意全无的刘长卿干脆从床上披衣坐了起来,按耐不住胸中蓬勃的诗情与对人生的真切感慨,吟诵出了那一首名动天下,妇孺皆知的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人用极其凝炼的笔触,描画出了一幅以寂寞孤旅于雪暮之夜投宿山寨人家,闻听的风雪夜半主人归来的寒山夜宿图。也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说明他心中的感想,而是通过透露山居得荒寒之感,由此来触发人们对孤旅静夜之情的慨叹。

  对于以上这些历史性背景的陈述,就是我想要还原当年刘长卿创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的历史追述与想象的原貌。同时,我们由此可见,在诗人刘长卿的一生当中,他曾经是与鄱阳湖,更是与鄱阳湖上的都昌,都昌城北的芙蓉山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留下了他的千古名篇诗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从此,芙蓉山得以名扬天下,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永久的文化符号,一座永恒的文化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