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

  (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

  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

  1. 读一读。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

  读出节奏

  读出关键

  (愁:一个“愁”字开篇,反应的是作者浓浓的愁思,使全词都笼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围当中。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

  凉。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

  重阳节。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永昼”“半夜”“黄昏后”。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

  2. 品一品。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3.比一比:比较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阐释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创作风格,引进李清照创作分期。

  18岁之前,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李格非之女,)。代表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8岁嫁于赵明诚(金石学家),婚后生活幸福,44岁之前有时过着独居的生活;代表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靖康之难;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于建康。

  最后,请同学为该词选一幅插图。

  三、总结提升

  本节课是在诵读和品味中体会李清照这首词中的情感(描绘孤独的生活、抒发相思之情);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