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二马》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舍《二马》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国人在留外或接受西方思想影响、洗礼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反映了当时“国学思潮”残存的落后性,并且从事实分析了这种落后性在人际交往中制造的巨大障碍,隐隐讽喻了时人在落后思想的干扰下,产生的灰色的狭隘的人生观与生存哲学。老马先生为继承哥哥的遗产,一家小古玩铺子,带着儿子小马,飘洋过海到了伦敦。
经在中国传教的伊牧师介绍,寄居在温都太太家里。温都太太是个寡妇,就和闺女玛力一起生活,起先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招俩中国人来家住--中国人多可怕呀!杀人放火带吸毒,天底下的坏事没他们不干的!可架不住伊牧师的死说活磨打保票,另外他们的房租也出的高啊,一年能有不少钱进帐,贴补她们孤儿寡母的家用,勉强算答应了。不曾想,日久生情,二马爷俩儿居然对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温都母女产生了爱情。
老婆死了有几年,自己又漂泊海外,寂寞孤零,老马迷迷糊糊地喜欢上了温都太太。温都太太对这个中国小老头儿开始是满心戒备,渐渐地,觉得他也有殷勤可人的地方,耐不住多年寡居的内心孤苦,终于决定下嫁给他。临到买结婚戒指了,手饰铺伙计的态度却突然使温都太太看明白,她和老马之间,还横着一道种族和文化偏见的鸿沟,她要是跨不过这道沟去,她和老马就成不了。
她没法跨过去,老马的婚事吹了灯。这边儿小马更惨,尽管他爱玛力爱得发狂,书没法读,铺子里的生意顾不上做,整天失魂落魄,丧胆游魂似的!可玛力小姐那边楞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敢情不是人家没瞧上他,而是人家压根儿就没正眼瞧他。因为在人家那儿,喜欢上一个中国人,好比天狗吃月亮那么荒唐可笑。可怜的`小马,只是在玛力喝醉了的时候,才得以亲了亲她,人家还把他当成了自己跟人跑了的未婚夫。伤心绝望之下,小马悄然离开了伦敦,离开了温都太太一家。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作家们最爱拿它说事的材料。在《二马》中,老舍借着这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嘻笑怒骂之间,不仅强烈批判了自身民族的暮气、懒惰、不思进取、事事顺人,同时也谴责了英国社会中的民族文化偏见,表达了青年老舍朴素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爱国主张;除非靠自己的努力变得。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一遍老舍小说集。记得那本书是爸爸从文化宫里借出来的,没有还。一直放在我们家厕所里,我只要上大号,就一蹲半天,看书。第一篇就是《二马》,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好看!
这次我买了《老舍全集》,有幸再看《二马》。
故事发生在伦敦,却是满纸的北京腔,一点英国味都没有,连hello都是中文“嘿喽”。老舍爱国啊!看老舍的小说,能感到他为人真诚,诚恳,真实。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虚假,或者虚伪的话,全是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
老舍的爱国是骨子里的比爱父亲母亲还要更加的热爱。他诚恳的告诉我们,中国哪儿哪儿需要向人家英国学习,哪儿,哪儿人家英国又不如咱。咱们国家现在需要啥,咱得怎样才能让国家富强起来。
爱国,真诚,热情,智慧……难怪,后来人家评他是“人民的艺术家”,这是名至实归的。他的心,太纯洁,太高尚了。想到他被逼自杀,我觉得就要流眼睛水,这不是虚伪,骗人的。这么好的一个人,受到不公正对待,有悲惨结局,谁不痛心啊?谁不流泪啊?一心为了这个国家,一心为了这个国家的人民……
鲁迅的书我也读过不少,鲁迅太偏激,太激烈了。当然在那个时代,更需要鲁迅写的那样有煽动性的文章,来加速变革。但是对现在这个时代,我会认为鲁迅太情绪化了,他的愤怒,他的激动,百分百,百分两百的宣泄在纸张上,我能感到他内心的压抑和苦闷,但是这些都是不好的情绪。我想,并非对任何时代的青年都是有益的。但是老舍的作品不同,他冷静,理智,他不说假话,不偏激,用他真挚的情感,诚恳的话语来告诉青年他所看到的,感到的,引导青年来走一条为国为民的道路。
我想,在任何时代,老舍的文章都可以教育青年用正确的态度爱国。
【老舍《二马》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