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1-08-31

  上完《老人与海鸥》一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因为文中那感天动地的场面,更重要的是在我教学时的处处得失,让我不停的咀嚼着,回味着。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属精读课文,需两到三课时才可完成教学目标。如何将如此大容量的文章浓缩于短暂的四十分钟,又要将文中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出来,实在是蛮伤脑筋的事情。何况一篇课文四人同时执教,同课异构需尽量避免雷同,所以我在备课之初着实考虑了许久,到底应如何另辟蹊径,发扬自身的教学风格呢?

  众寻资源无数,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比比皆是,大同小异的教案也随处可见,真是千个师傅万个法,同行们虽是殊途同归,但却要看这路谁走的最精彩。上课前我学习了很多资料,观摩了很多课例,甚至将语文新课标也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好好武装了一下自己的头脑,走在新课程理念的大道上,我相信我不会走错。

  在理论指导下,本课教学理念定位于“自主、合作、探究”,我力求在课堂能很好的体现。因此,我在本课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过程的设计上反复斟酌,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上做文章,在这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读感悟,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对海鸥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一开始,我以“动物“一词入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曾经阅读的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并谈感受,从而进入七单元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在初读课文之前,我请学生回忆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在预习中是怎样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学生掌握正确并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但是我通过课上观察发现学生都好像放不开,举手很少比较拘谨,特别在课前谈话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本单元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文章,但是学生对用较快速度阅读这一方法并不是很熟悉,不够明确快速阅读的要点,所以造成学生读书时速度较慢,进程有所影响。之后的预习检查词语认读和概括文章内容的环节,都是为学生更好接触文本而设计。

  之后的文章结构划分,我以“亲人”引入,指导学生利用过渡段来理清文章结构。首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亲人?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有这个词的段落,并出示另一个有一字之差的句子相比较,让学生感悟“和”与“对”的差别,从而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爱是相互的。同时让学生发现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拟小标题,为课文分成两部分打下基础。

  在本课第三环节研读合作,朗读感悟教学中,我在时间上的处理没有合理安排,导致后面教学时间不足,影响教学内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同时这些原因也是提出来请同行们商榷,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1、学生自读课文时间较长,没有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暴露出平时学生的阅读训练的低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时间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我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理念,在学生独立读书、思考之后,便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要求开始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小组认真讨论,抓住了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有些小组则围绕课文大胆质疑,并在组内寻求答案。我在观察小组学习状况时发现,有些小组的学习不够大胆,交流甚少,分工不够明确,造成效率低下。为此,我在后面的全班交流环节时,特意让讨论很落实的小组进行汇报,尤其是让学生的质疑面向全班,以此让同学们明白应该怎么样有效合作。结果这一环节的落实很是耗费时间,以至于后面学生交流,朗读感悟的时间不到20分钟。教案中预设的场景不能完全展示。由此我又思考到一个问题,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合作没有阶段性训练,只是在公开课上做一个演示而已,那合作的意义又在哪里?看来,充分了解学情,落实平时的合作训练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都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