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真迹3种说法

时间:2021-08-31

  导语:《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兰亭集序真迹说法一

  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谜,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兰亭集序》的下落。那么兰亭集序真迹到底在哪里呢?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1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兰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以后他多次重写,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但是,就是这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书法极品,直到如今,其下落仍然扑朔迷离,令人无法不惋惜。

  何延之的《兰亭记》中曾说过,文韬武略的李世民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寻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虽然收藏王羲之墨迹不少,其中也有《兰亭集序》,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真本。作为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之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便显得闷闷不乐。

  原来,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兰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七代孙智永。

  智永年百岁乃终,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珍藏在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当李世民获知《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后,兴奋不已,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传世之宝。”

  萧翼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动声色地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犹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辨才见萧翼不信,就决定让他开开眼,从屋梁上的洞内取下《兰亭集序》真迹给萧翼观看

  萧翼仔细察看了一番,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只见他脸色一变,迅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但悔之已迟。

  梦寐以求的东西终于到手了,李世民高兴得不得了。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奉在宫内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赏赐给皇太子及诸位王子和近臣,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

  那么,唐太宗死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又到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