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当时就名满天下、惹人追捧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的8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
读到这篇文章是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上,起初只是觉得里边的文字很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他的并没有太多。这可能也是许多人读书时的第一种感觉。或者说至少我是这样的,先得觉得文章读起来好听,然后才会去喜欢上这篇文章,渐渐地再去更深层次的发掘文章里的精神和气息。
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杂文砍一常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可以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已足以把人带入一个美好的境界了。有山、有水、有林、有竹,自然的景物给人一种超世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天朗、气清、暖阳、细风舒爽的天气更是令人神往,文人墨客齐聚一堂,品茗赋诗,做着文人最喜好、最向往的雅事。无拘无束,畅快淋漓。
二段可以说是一个急转弯,也是作者由此而发出自己对人生、对生死的感慨。人生是短暂的,短暂到俯仰之间,可以说白驹过隙。然而每个人处世方式却是不尽相同,有人想把有写东西和事物对朋友说出来,有人却把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寄托到某些真实或虚幻的物体上来表达。在人生旅途中的'取舍,在生活中的嗜好也是不同的。但人们得到东西是的欢喜,和面对命运终结时所发的感慨是相同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是整篇文章我最感觉有意思的话,一句话,不仅道出了人生的短促,也道出了人生向往、追求、喜好、欲望最后的结局。其实拥有再多,最后还要化为尘土,与人一起与草木同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古人对生死的感慨,作者也起了同样的感慨。因此也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对于生死的看法,我很赞同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说法“死时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而兰亭集序中的看法我觉得有些悲观,至少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必须有所追求的,因为只有这样,人的生活才会有更多的意义。作者写生活i时代是乱世,并且是在思想和文化都比较闭塞的古代,文人的命运恐怕除了弄几下笔杆子就没别的了。但现在不同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快速的,竞争是日趋激烈的。尽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还是必须去“欣”一些东西的,否则必会被时代飞速旋转的车轮所抛弃。这种抛弃我想会比“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所发的感慨要沉重,要痛苦的多得多!文人在现代除了“文”之外还可以“武”很多的事。
把文人扩展到每一个人也是一样,在现实社会里,有所追求,有一定的目标,然后去奋斗,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2.兰亭集序背后的政变
7.兰亭集序字词翻译
【兰亭集序800字作文】相关文章:
2.兰亭集序作者
3.兰亭集序课件
4.兰亭集序ppt
5.兰亭集序书法
6.《兰亭集序》思想
7.兰亭集序试题
8.兰亭集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