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取钱议论

时间:2021-08-31

  最近,一个这部小品摊上事儿了。北京电视台2017年春节晚会上播出了一个这部小品,题为《取钱》,该节目取材于时下盛行的电信诈骗,讲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成功地阻止了一个老太太向骗子转账的故事

  《取钱》从故事到表演都属于春节档期这部小品节目中的上乘之作,还顺带普及了一下防电信诈骗的常识,原本挺好的,但麻烦出在了一句台词的口音上。

  在节目中,老太太接了骗子的话,骗子说话带着河南口音。节目播出后,就有人不干了,说这是地域歧视,涉嫌侮辱河南人。

  因为声势还不小,这部小品的编剧魏新发微博道歉了,说骗子的声音是他用老家话配的,他是山东人,家乡方言接近河南口音,于是引起了误会。

春晚小品取钱议论

  然而,道歉并没有平息批评。最新的动态是,一个祖籍河南、工作在陕西的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将北京电视台和这部小品的编剧以及两名主要演员郭冬临、孙桂田列为被告,要求法院判定被告在北京电视台向河南人道歉,并且向所有河南人每人赔偿精神损失一元。

  这个一元并非象征性的一元,河南是人口大省,总人口超过一亿,每人赔一元,那可不是个小数字。

  当然了,就算赢了官司,每人赔一元在技术上也难以实现,所以这个诉讼就是个姿态而已。然而,就是这样的姿态,也足以令人深思——社会怎么了,为什么根本不值得上纲上线的小事就有人要上纲上线?

  如果这也要打官司,赵本山早该被人告了,他在《卖拐》系列中演的“大忽悠”全程说的都是东北话。如果以吹毛求疵的心态接着挑毛病,在这部小品《取钱》的开头,郭冬临说他老婆让他买丝袜,抱怨说“这女的真没法伺候”,女权主义者可以说这是歧视女性,要求郭冬临道歉,并给每个女人陪一块钱的精神损失。

  《取钱》里还拿郭冬临的光头造型当包袱,说光头看着不像好人,那么光头的人是不是也可以认为是受到了歧视?

  法院是否受理这起诉讼目前还没有消息,但从制造舆论的角度,“反歧视”者已经取得了成功。抓住这部小品中的一个口音大做文章,实质上是个很无聊的行为,这么个无聊的行为能堂而皇之地成为公共议题,是因为抓住了“歧视”这个点。

  歧视是不对的,是应该校正的,但对歧视的界定不能泛化,先将歧视的内涵无限制地扩展,再做出反歧视的姿态,味道就变了。

  这种姿态就是经常说的打“政治正确”的幌子。这样做是有害的,因为它对真正重要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却抓住细枝末节大做文章,实际的后果只能是撕裂社会。

  大搞所谓“政治正确”的恶果在美国已经充分显现出来了。美国已然是一个深度分裂的社会,特朗普之所以能当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点“混不吝”的劲头,敢于挑战“政治正确”,用不是很优雅的方式说出了一些赤裸裸的“实话”。于是,那些早就被政治正确烦得受不了了的人就把票投给了特朗普。

  特朗普的当选还不是结束,战争仍在继续,最近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为戴了支持特朗普的帽子被人围殴。美国它的问题需要解决,但美国社会的大部分精力已经被牵扯在“政治正确”上面去了,真正的问题反而无法得到面对。

  一些中国人热衷于学国外的一套,把某些标准生硬地搬弄过来,并企图打造成不可挑战的社会潜规则,无非步美国人的后尘,把已经被证明失败的糟粕当先进文化引入。

  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指的是干正事,不是把心思用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

  对于这类行为,法院驳回上诉是不够的,还需要舆论的制约,以正气压倒这股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