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门口站岗的一排警察忽然举枪致敬,我吃了一惊】
回国后,除了可以满足长期以来灌满乡愁的肠胃,还可以和故友新交畅谈以慰久别之苦。季羡林的这本日记详实地记录了他回国两年的交往。看他的这本日记,就像看当下微信的朋友圈,很容易看到这个人交游的朋友圈。
大体而言,这一时期他的朋友圈主要有三类人构成。一类是他的山东老乡。一类是他大学时期的清华同学、老师以及校友,一类是他在北大教书的同事。
以山东老乡为例,他从国外回来,一起乘船回来的张天麟即季羡林的山东老乡兼初中同学。到上海之后去拜访的俞剑华也是山东老乡,到南京之后先去找山东老乡李长之,从南京再到上海则住在山东老乡臧克家的家中。可见,在当时的人际交往中,乡土情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清华同学与校友也是季羡林朋友圈中的重要因素。他一到上海,就直接去上海市市政府见上海市市长吴国桢,他很容易地见到吴国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和吴国桢都是清华校友。从市政府出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一到门口站岗的一排警察忽然举枪致敬,我吃了一惊。”由此可见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此后不几天,季羡林去救济总署去,发现自己的清华同学孙德和正在那里做事,于是很快办好了救济事宜。当天,季羡林还参加了清华同学会,见到了校长梅贻琦、市长吴国桢以及一众的清华同学。由此可见,清华校友的因素在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圈。后来,季羡林才知道,倘使北大不聘请他,清华原本要聘他做德语教授的。
1946年5月24日,刚回国没几天的季羡林就接到了汤用彤让他做北大教授的通知。由此,他又认识了傅斯年、毛子水、胡适等北大同仁,进入了北大的朋友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季羡林既跟李长之等这样的“京派”文学家形影不离,也与臧克家这样的左翼作家来往密切。思想倾向的不同,并不影响朋友之间的私谊。这应该是当时那个时代与当下这个时代迥然不同的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