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1-08-31

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的思考

  贾平凹在当代的中国文学领域当中不仅具备殷实足量的作品,同时还有超透支写作的状态。

  随着2005年到2007年贾平凹新作《秦腔》受到了大面积的评价,标示着贾平凹又一次在历经了别样的生命体验之后的深层创作推进。同时,学界也开始广泛的预测和评估新世纪初年文学的创作前景。贾平凹在世纪之交始终保持着生机盎然的创作涌动,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因此有必要针对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贾平凹文学事实”始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问题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贾平凹除了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之外,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说偶然,是因为贾平凹始终淹迹于芸芸众生当中,其并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说必然,是因为贾平凹生长于文化之乡,同时受到了父亲等乡村知识分子的濡染,又受到了大家族民间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具有了笔下的文内字外行间气运。到现在为止,我们不能不对贾平凹的客观存在性予以理性的承认。贾平凹不仅具有文学方面的客观存在性,同时在文学成就方面也具有客观存在性。要想越过贾平凹不仅十分困难,而且更是凭人力和时间很难将其冲刷掉的。贾平凹曾经被评论家李星认为是“巍然矗立的艺术山岳”,同时其也被王一川教授列入到20世纪“九个半大师级作家”当中,赫然与鲁迅并列在一起。陈晓明教授认为在中国文学和乡土文学当中属于“最后的大师”,贾平凹还在“新浪网”当中被评为第六位的文学家,前面是鲁迅、张爱玲、沈从文、老舍以及茅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他是一种批评存在,是立足于贾平凹文学事实从而理性的批评贾平凹。所以,将当代中国贾平凹文学高度确定下来,不仅属于一个个案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当代文学格局构建的需要,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生态和谐的要求。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性的文学境界、胸怀以及气度针对贾平凹这位作家的创作得失进行认真的理性的总结,使他能够在创作旺季可以将更大的作品创作出来。

  2 贾平凹在文学史框架下的“文学现象”

  2.1 文学史精神和创作数量的暗合

  从1975年贾平凹开始从事文学编辑,知道现在为止,贾平凹创作经历了三十多个春秋,这就是所谓的文学史时间;从1977年贾平凹出版短篇小说集《兵娃》开始,直到现在为止,贾平凹的作品量也就是其空间厚度已经达到了160多种海内外版本,而且已经接近千万字的大关。这一创作版块殷实的、宏伟的支撑着并且填充着文学史空间。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精粹的短篇、深邃的中篇以及丰盈的长篇,还具有一家独彩的散文和游记。贾平凹的文学大观不仅足量,同时其写作姿态也是不敢懈怠的超透支状态,并不会在一篇一著的文学欲望当中得到满足,这将什么样的人文精神追求体现出来,同时贾平凹究竟扮演着怎样的知识分子角色,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贾平凹的超透支写作姿态以及勤奋不怠是我国传统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后发和延续,其扮演了一位结合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锐气和传统知识分子的狂狷之气于一体的先进文化代表的社会角色。贾平凹对民生予以了很多的关注,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能够感受到其一种焦虑的关心,这种心态在《白夜》、《废都》以及《浮躁》这些作品当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贾平凹在焦虑如何整合现代意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失落,在生态环境与人的蜕变的悖逆进行了思考,对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转型予以了关注,这些意识在《秦腔》以及《怀念狼》当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细心的读者肯定能体会到这种在贾平凹文字当中渗透着的焦虑意识。贾平凹在书写着平凡的世界,同时贾平凹也是这平凡世界当中的普通一员,并不会高人一等,因此贾平凹在中国文学史当中的地位必然是高超的[3]。

  2.2 艺术至境与创作质量的.撞击

  贾平凹一再强调作家就是用作品来说话的,但是人们常常争议、责难并且非议用作品说话的贾平凹,而且这些非议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并没有真正的间断过,其最终形成了一道能够将文坛激活的作家风景线。在这个背景下贾平凹将一种难得的超然心态体现了出来,在长期的争议当中使其自身的创作有所超越,在不断的超越过程中又添加了新的争议,这样经过反复的辉煌历练,最终真正的达到了贾平凹艺术的独到境界,并且将一种艺术精神的自在追求体现了出来。笔者认为在不断的争议和超越当中贾平凹的创作活动不仅将文坛激活了,同时对文坛的前行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而这种带有规律性的激活,正是作者不断的撞击和攀缘文学艺术至境的表现,其产生了现代的以及巨大的文学史意义。贾平凹在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山居笔记》属于作者尝试写作新笔记小说的开端,其中不仅有壮美的山水人物以及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同时还有纯真朴素的情感追求,这样就将一种清新灵动以及鲜活的诗意美带给了当时的文坛和作家们,指引着当时的文学走出伤痕,对于当下予以更多的关注。随后在80年代中期,贾平凹又陆续的推出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三录》等作品,这些作品将我国“寻根文学”的思潮激活了,因此贾平凹与扎西达娃、郑义、阿城、郑万隆、李杭育以及韩少功一起成为了当时的文坛热点,变成了文学寻根的创始人。尽管贾平凹在事后表示不是故意为之,但是笔者仍然认为贾平凹仍然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坛的人气以及热气的涌动,并且将新鲜的活水注入到文坛中。随后,贾平凹在《废都》这一部作品当中开始思考社会转型期现代和传统的冲撞,在《怀念狼》这一部作品当中思考着人文生态大气象以及大环境,在《秦腔》这一部作品当中思考着现代中国与乡土中国之间的文化断裂。

  相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作家而言,不管是在艺术修养还是在文化沉淀上,当代的作家都很难与之企及。比如鲁迅的精深的思想底蕴以及博大的学养,郭沫若融通的艺术门类以及博才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当代作家仍然具有落差较大的艺术修养。然而贾平凹不管是在文学造诣还是在生活沉淀方面都展现了宽广的、深厚的以及多维的特点,其具备了一个作家必须的多维艺术潜质以及应有的才情,这些不仅渗透在了贾平凹的日常生活当中,更渗透在贾平凹的生命过程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贾平凹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因此相对于上代作家而言,其能够更加精微的洞察人间,而且贾平凹在接纳古人的时候,并不会拒绝全球意识。贾平凹冷静的选择和吸收域外文化,因此贾平凹并未在摩天大楼面前将自我迷失,而能够对贾平凹的创作活力进行维持的重要能源之一就是贾平凹宽广的食谱。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贾平凹能够形成杂学艺术观,使其能够创造出具有大文化图像的作品文本的根本原因,也是能够支撑其应有的文学高度的根本。

【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的思考】相关文章:

1.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励志故事

2.贾平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介绍

3.当代作家贾平凹的遗憾

4.贾平凹

5.朋友的高度就是你的高度散文

6.贾平凹:高兴

7.贾平凹《风雨》

8.贾平凹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