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是新时期以来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当今文坛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与贾平凹结识,不时相见。有一年,我和一个同事到西安出差,先请西安几个作家吃饭。饭桌上,贾平凹拿出自带茶叶,说饭馆茶太难喝了,茶泡好,大家喝着,等菜。贾平凹手上一盒陕西名烟“猫烟”,抽出一根,烟盒就空了,他说:坏咧,没烟咧。我同事赶紧说:叫!叫!同事出手大方,叫了一条中华。同席作家杨争光开玩笑:平凹刚才拿茶的时候我就猜,不定憋什么坏呢――他这是要用一杯茶换你们一条大中华。
后来那席饭,一直在讨论贾平凹的抠门儿品质。西安那些朋友历数他的抠门儿“罪状”。最搞笑的一条是说,一个朋友在贾平凹家里聊天,聊半截儿内急去卫生间,贾平凹嘱咐:尿完别冲啊,我也要去,省点水。真实与否未考证,估计是编排他的段子。
贾平凹的字,很好也很有名,能卖钱,价还不低。我们都想求一幅作纪念,但书案旁贴了张字纸,说靠卖字面补贴家用,实属不易,来人若要,请按定额付润例,丈二若干,中堂若干,云云。话说得明确,不好造次,只好避而不谈索字事。
不成想,同来的朋友之一是贾平凹的挚友,看出我们的心思,精心设计了一道贾平凹,最终让我们如了愿。挚友也随我们一道看罐子,但不像我们只看只叹,她的话故意地多,每当贾平凹说到得意之物,她就多一句:“这么好啊!那你得送我吧!你早说过让我挑一件的呀!”一次两次这么说,贾平凹还不当回事;次数一多,明显紧张起来,话少了,得意之情更是飞散九霄云外,不时眼珠滴溜转,露出些紧张与狡黠。 屡遭吓唬之后,挚友突然爽快地说:算了,我也不要你的宝贝了,作为交换条件,给我们几人各写幅字吧。贾平凹听此,如逢大赦,满口应诺。铺开大纸,逐一写了交到各人手中。写完了,喝口茶歇歇定定神儿,突然眼珠转了转,回过味儿来,不甘心地嘟嚷一句:少挣了几万块钱咧!
(摘自《新青年》2010年第12期)
傅斯年的最后一笔稿费
张小平
1950年12月,一代国学大师傅斯年逝世后的第三天,一群好友和学生依旧围坐在莫堂,久久不愿离去。俞大彩被这份真情所感动,哽咽地讲起丈夫的往事。
那是四天前的冬夜,很冷,傅斯年穿着厚棉袍在伏案写作。因为次日有会要开,她催他早点休息。他搁下笔说,我正在为董作宾先生刊行的《大陆杂志》赶文章,急于要拿到稿费。他继续写,又说,等钱到手后,你尽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缝一条棉裤。我的腿怕冷,西装裤太薄了,不足以御寒。
傅老一贯桀骜不驯,张扬洒脱,临死前夕竟要为一条棉裤而赶稿,着实令人吁嘘。众人感叹起来,一旁的董作宾再也坐不住,含泪掏出一个装满钱的信封,塞进俞大彩手中,说,其实先生答应我写稿,本是让先给稿费,他盘算着一半留作家用,一半做棉裤,后来测算出棉花和料子太贵,再舍不得做,让我把钱存着,日后留给你们母子。先生说你嫁了他,从没过过舒心的日子,这笔钱一定要留给你。
俞大彩手捧信封,泣不成声。有个学生走近来,搁下一叠钱说,它们才是先生最后的稿费。先生视我们为自己的孩子,领到稿费后本想用来做棉裤,听到学校最穷学生的境况后,就捐出了大部分,只留下这二十块,打算请我们吃锅贴,如今先生走了,我们哪里还吃得下呢?
都说是傅老的最后一笔稿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众人错愕不已,董作宾却缓缓地说,因先生在爱人前要表现出爱自己,在朋友前要表现出爱家人,在学生前又要表现出爱弱者,为了教育和温暖不同的人,他才把稿费给“用”了三次啊。
终于明白,傅斯年在最后时刻念念难忘的,是应尽的男人、家长和师长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