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 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下面是《化石吟》的教案,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2、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预习】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时代。
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葱笼:(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2、朗读这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一、导入新课
《木鱼石的传说》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⑵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5、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拓展阅读:《化石吟》课文简析
诗共7节,可分3层。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第5节的前两句写“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起人。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这是每一个读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并不是写人,还是在写化石。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第6节,作者转入现实。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读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感到,诗的第1节中接连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
最后一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化石吟》 教案】相关文章:
1.化石吟 教案
2.化石吟微教案
4.化石吟教学教案
5.化石吟的教案
6.化石吟教案及点评
7.精选的化石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