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后反思范文

时间:2021-08-3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

  这节课的目的,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画面。在教学设置上,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整首诗发生的背景。再让学生逐步理解字、词、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最后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激发想象。

  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在 “悟诗情”教学环节时我让学生先朗读古诗再观察图画最后音乐渲染,通过移情,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你会对即将离开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

  学生因为生活接触面还比较小,而且对这种朋友在江畔分别的场景还是比较陌生,所以在想象画面时,由于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发挥得还是不够充分。最多能想象出李白那些在分别时所说的简单话语。比如:“朋友,走好!注意保重身体,多联系,早日回来。到时候我们再畅饮。”平常性的话语,只有那些积极思考的人能明白,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置身其中。对动作的想象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完全打开。不过,其中对“孤帆”“尽”“唯”等字的体会比较深入,同学们对情感把握还是相对全面的。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技巧,但同时有产生一种困惑:传统的教学重基础缺创造,新课程重创造而底蕴不足,精于思维而表达却跟不上。究竟这两种教学方式是否只取一瓢,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