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湘中》是总自己第一次被贬之时所作的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借屈原的故事,烘托出心头的迷惘惆怅,情景交融,寂寞悲凉。
湘中
猿愁⑴鱼踊⑵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⑶。
苹藻⑷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释】
⑴猿愁:猿哀鸣。
⑵踊:往上跳。
⑶汨罗江:汨(mì),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⑷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白话译文】
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
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
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在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诗中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语调拗折,句法奇崛。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后两句,韩愈借屈原跟渔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全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
拓展阅读:韩愈与大颠
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忤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来到潮州,听说大颠禅僧是境内有名的僧人,心想自己既因排佛遭贬,对佛门的有名人物还是见识一下为妙,遂至灵山造访大颠。他来到大颠的僧舍,噼头便问∶"禅师,如何是道?"大颠正在坐禅,听到韩愈动问,从定中醒来,但好久也没想起要回答韩愈的问题。这时,大颠的侍者正好在场,他便举手勐击禅床三下。咚、咚、咚,三声响起,大颠与韩愈俱是一愣。大颠问道∶"你干什么?"侍者回答∶"先以定修,后以慧拨。"韩愈一听大喜,对大颠说∶"和尚的门风真是高峻啊,我在你的侍者那儿就找到了修道的门路了。"原来,待者的回答是绝顶聪明的双关语。韩愈初问大颠如何是道?大颠不答,正与侍者的"先以定修"一句相应;而侍者击床三下,则与"后以慧拨"一句相印,所答言词与动静相依,与情景交融,相互照应,别有趣味,难怪韩愈一听之后便欣喜若狂了。
一天,韩愈问大颠禅师∶"今年春秋几何?"大颠提起念珠,边数边问∶"你知道了吧?"韩愈回答∶"不知道。"大颠说∶"昼夜一百八。"韩愈这下更加煳涂了,根本不知大颠所言何意?
第二天,韩愈又来寺中,碰上了首座和尚,便问首座道∶"昨日我问大颠禅师春秋几何?他不回答我,却取出一串念珠,说了句什么昼夜一百八,不知是什么意思?请你告诉我吧。"那知首座不回答,只是扣齿三下而已。
韩愈无奈,只好又去问大颠。说也奇怪,大颠也不回答,同样是扣齿三下。韩愈见状大笑道∶"哈哈,佛法原来都是一样的。"大颠问∶"你这么说,难道明白什么道理了吗?"韩愈说∶"道理倒没明白,只是刚才首座对我也是这番举动。"大颠一听,立即叫来首座和尚问道∶"刚才韩愈侍郎问你佛法,你扣齿三下,是吗?"首座回答∶"正是。"那知大颠一把打来,吓得首座急忙跑出了寺院。
韩愈在一边看得莫名其妙,但他却感到大颠确是不同常人,能超出形骸之外,不为外物所累。所以,韩愈对大颠便越来越佩服,有事无事经常跑到寺中看看,与大颠闲聊一会。几个月后,韩愈迁为袁州刺史,想到将要和大颠分别,便最后一次登山拜访,并留给大颠两套衣服以作纪念。
不想此事传了出去,说韩愈与大颠成了好朋友,不会再为难佛法了。尚书孟简知道此事,特地写信给韩愈以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与佛教徒结朋友。韩愈收到来信哭笑不得,便回信孟尚书说∶"潮州地远偏僻,没人可与交谈,而大颠却较聪明、识大体,所以我只好与他往来谈论。我确实喜欢这个人,但那不过是因为他超乎形骸之外,不为外物所累。我临别送他衣服,也不过是人之常情,并非崇信佛法,以求来日的功德。积善馀庆,积恶馀殃,物各以类聚,我崇尚儒典,怎么会舍弃先王之法、圣人之道,而从夷狄之教呢?"大家这才知道,韩愈与大颠交往,原来只是喜欢大颠个人,与佛教却是无关。
韩愈本是坚决的排佛论者,但一见大颠,却不由自主地与之亲近起来,与大颠保持非常好的私人关系,传为一段佳话,佛教徒也经常引用此事作为佛教僧人风采的证据。按照韩愈的说法,他喜欢的只是大颠本人,而不是整个佛教。但在佛教徒看来,自己能与排佛人物保持友谊,正说明佛教的博大胸怀,是佛教强大有力的证明。所以,佛教徒在评论韩愈时就表现得非常客气,没有像对付传奕那样把他打入泥犁地狱,最多只说他没有理解佛教罢了。
此话抛开不说,上面的故事中出现"昼夜一百八"、"扣齿三下"等模煳对答,其含义是什么,大家想必急于理解。据笔者揣摩,当韩愈问大颠年纪时,大颠只举出念珠说∶"昼夜一百八。"那是说大颠与诸佛一般无异,佛无春秋之数,大颠亦无年纪可说,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佛教念珠有一百零八粒之制,大颠说昼夜一百八,代表了佛教,而韩愈问的是大颠的年纪,是人的寿数。把人的寿数与念珠数相提并论,正好表示人即是佛、佛即是人,大颠与佛无异。禅宗正好也有这种教理。而当韩愈问大颠一百八是什么含义时,大颠只拉齿三下作为回答,意思则是说佛法与世间万物并无不同,念佛(一百八的另一意义)与扣齿没有差别,那便是行住坐卧皆是禅之意了。
【《湘中》 韩愈】相关文章:
1.韩愈《湘中》
2.韩愈 《湘中》
3.《湘中》韩愈
6.韩愈《湘中》赏析
7.韩愈湘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