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关于他的童年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伟人的小故事激励鞭策我在学习做事情要努力认真,一丝不苟!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旁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爱因斯坦出生时头骨偏大,后脑有棱角,好在没多久就发育规整了,而且还渐渐长成一个圆润饱满的'漂亮孩子。但他同别的孩子相比不太活泼,从不向父母撒娇,3岁多了还不会讲话,只喜欢用褐色的大眼睛注视他感兴趣的事物。慕尼黑郊外风光古朴,赫尔曼(父亲)常常带着全家去郊游,他知道爱因斯坦是喜欢的,因为每到郊外,这个孩子的眼睛就睁得更大,头扭得更快。尽管他不用语言表达,但可以看得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的好奇,并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它。
稍大一些后他开始喜欢独处,喜欢没完没了地用纸牌盖房子,如果被打扰,他会发怒。关于爱因斯坦是何时开始讲话的,有两则趣闻,一种说法是在一次晚饭时,从未说过话的爱因斯坦突然不紧不慢地说:这汤有点烫了。波林(母亲)喜极而泣,问这个坏孩子为什么一直不肯讲话,爱因斯坦继续淡定地说:因为之前汤的温度都刚刚好啊。另外一种说法是自从妹妹出生后,他一直不懂妹妹为何物,终于有一天他指着爬来爬去的妹妹问大人:这是我的新玩具吗?它的轮子在哪儿?这两种说法都颇具夸张色彩,多半是喜欢他的人一相情愿的想象。正常来讲,人类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还不具备情景记忆的能力,也不大可能未经咿呀学语就像顿悟一样突然流利讲话。不过可以得到证实的是:直到玛雅喋喋不休时,爱因斯坦才肯开口说话,但表述困难,因为刚开始讲话他便试图说出完整的长句子,每说一句话总要小声默念一遍,然后才肯大声讲出来,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他9岁左右。
在他大约5岁时,赫尔曼送给他一个罗盘。指针能自动指向固定方向这件事在孩子看来十分神秘,他对这种“看不见的力”倍感新奇,一连几天都爱不释手。 “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后面”,爱因斯坦后来回忆说,自然界的神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不同寻常的震撼。爱因斯坦晚年的《自述》中曾对此有所描述。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精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