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篮球,以前总是有点亏气,可能是长时间不打,一想起来要打,却发现气不足吧。所以最近打得特别饱,弹性足。
因此,我对篮球,到底要打多少气的标准产生了疑问。
于是,就问人。
有天晨练,与我同时练球的只有一个高中生,将近一米八的身高。我就问他。
他持球在手,约15度角斜向上说:“让球自然下落,着地后弹起约一米二,说明气打得正好”。
听着感觉有一定道理,可总感觉有点不对劲。于是继续练。
十多分钟后,来了两个约20岁出头的小伙,两个人对练挡拆。那个大个,我问他“哥们,您有多高?”
他说“一米九二”。
“您球打得这么好,请问您,给球打气,打一什么程度叫合适呢?”
大个说:“这个呀,如果是比赛嘛,咱就不用考虑打气的事,如果是自己练着玩儿,那得看各人,您看啊,这样(大个右手持球平身出去,放球的同时,将右胳膊自然弯曲,球砸地后弹回),你看球弹到了胳膊肘这个高度,就可以了。因为这样,你运起球来就会特别的顺手。”
“高,真高,谢谢,谢谢您。”
于是大家一起继续练球。
是啊,各人身高不同,第一个男孩的说法,有欠丰富的地方。第二个朋友的说法,非常有道理,自己玩儿嘛,自己感觉方便就可以啦。
因此,海民想一了,其实管理是没有答案的。只要合适了,就可以啦。
那怎么叫合适呢?不偏离目标或者目的,同时考虑到成本与效率,就叫合适。这与在校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总是要找到正确答案,有很大的不同。
昨天早上又去打篮球,同时有两个人在练习球,一个可能是长辈,约24、5岁,另一个可能是他的侄儿或者外甥,年龄约14、5岁。
他们两人打球时,我正在一旁休息,喝茶,约十分钟下来,我看也没有进去几个球。那个小男孩力气不够大,稍远一点准确率就更低,三分更是上不了榜,更别说篮框了。那个大男孩,也没有教他什么东西,自己打得要好一点,可却讲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是说“继续打,打不好就一直打。”
本来嘛,我在另一个篮框练习,这会我就加入到他们一块了,简单地投了几个都进去了。那个小男孩就开始给我捡球了。
于是,我告诉他,“你看啊,我站了三分线外,再外两米,你猜会怎么样,能进去吗?”
小男孩说:“不知道。”
我告诉他:“至少也能撞上篮框”,于是投出去。
球进了,几乎是空心!其实是“蒙”的。
小男孩眼睛瞪得大大的。
我问他:“想学吗?”
他一个劲地傻乐......
我于是什么也没有告诉他,也不再让他捡球了,我到另外一个篮框练习去了。
想想上一周的那个13岁的小男孩,唉,人与人真的不同!
上周那个小男孩,也是力量不足,投远篮很吃力,准确率也低,他基本上在砸球,而不是投球。
我与他是从聊NBA开始的。他说自己最喜欢JAMS,科比也不错,就是不喜欢邓肯。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也不知道。
呵呵,这让我更加确信,人的情感、喜好,确实是没有什么逻辑的,小孩都是这样嘛,天性而已,何以理喻?
于是,我让他看我投球,看了几个之后,他开始给我捡球,他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于是我问他:“想学吗?”
他说“想,叔叔。”
于是我给他讲了第一条:以退为进。要想投得远,用力前要先将身体与手靠后,再用力发出去。
他练了几球,乐了,三分线外也能轻易砸到篮板了。
于是,我告诉他第二条:光砸,不行,只会直线那基本上就是奥尼尔,咱又没有鲨鱼那条件,还得来点技巧。你知道小孩子尿尿吧,爱玩儿的小孩子尿尿,都把小JJ朝上,然后让尿成一定弧度下去,你试一试,让篮球呈一定弧度下去。
他练了练,又乐了,有点憨。
我快走了,他过来,问我是不是要走了。我说是的,我问了他的名字,现在只记得是姓张,名字忘记了。看着他越练越有劲,但命中率不高,我又告诉了他一条。
“本来呢,不想讲的,怕你一时领会不了。我看你投篮的时候,都是事先用眼睛盯着篮框,然后出手。其实,你想一想,NBA那些牛人,哪一个是这么做的,都是瞬间,眼手同时,球随心发。我的意思是,你要用心去投篮,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然后再投!慢慢体会,暂时没感觉,也没关系。”
远远的,我看着他,确实还真有点样子。
路过另一个篮框的时候,有几个朋友叫我一起练对抗。我告诉他们“我只会自己瞎玩儿,从不会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