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华人“影视国王”邵逸夫离世,享年107岁。这位在娱乐园叱咤大半个世纪的老人,影视事业无人能比,就连他的两段爱情故事,也同样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因为从小痴迷戏剧和电影,1926年,刚中学毕业的他就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涉足电影业,兄弟俩用了几年时间逐渐小有名气。也就在那时,他们受到新加坡富翁余东璇的赏识。
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出门迎接的除了余东璇,还有一位气质典雅的美貌女子——黄美珍小姐。饭后,余东璇和邵仁枚商谈合作意向,黄美珍则陪邵逸夫到花园游玩。对电影的共同热爱让他们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也就这一次会面,让两人的心湖都泛起了涟漪。
后来,在余东璇的支持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机构。很快,邵仁枚去马来西亚开辟市场,就让弟弟在新加坡独当一面。邵逸夫的才华横溢让黄美珍不能自抑,于是经常去见他,并帮他排忧解难。就这样,两颗心越靠越近。
只是,邵逸夫虽然享受着爱情萌芽带给自己的心动,但也却惶恐不安。因为,他深知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邵仁枚得知此事后,力劝他放弃这段感情,可深陷其中,要想放弃又谈何容易?
当然,邵逸夫和黄美珍关系暧昧的闲话也传到了余东璇耳里,可他却置之一笑,说:“美珍喜欢电影,有逸夫这个行家陪着,是好事!”余东璇的宽容让黄美珍仿佛看到了希望,她更多地参与到邵氏机构的内部事务。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
次年,邵逸夫决定尝试拍摄有声电影,他的大胆想法得到了黄美珍的认同,邵逸夫决定到美国考察。在行船渡海中,他所坐的轮船触礁沉没,抱着一小块木板才得以在茫茫大海被人搭救。几个月后,当邵逸夫带着大量器材返回时,黄美珍早已等候在码头。历经生死考验,一对相思的恋人,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
1932年,邵氏兄弟终于在香港拍摄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这部影片让邵逸夫声名鹊起。虽然邵逸夫和黄美珍的关系倍受争议,但此时的他们却再也难以分离。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足勇气向余东璇倾吐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没想到,余东璇竟然同意了。1937年,30岁的邵逸夫冲破世俗偏见与35岁的黄美珍举行了婚礼。
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动荡的日子里,是黄美珍陪着邵逸夫走过了事业和人生中最灰暗的岁月。抗战胜利后,邵氏公司百废俱兴,邵逸夫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和热情,而生育两男两女的黄美珍也开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1952年,邵逸夫到香港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一曲《花月佳期》让他如痴如醉。演唱结束后,邵逸夫见到了演唱者方逸华小姐。此后,每次来港,只要时间允许,邵逸夫总会去捧场。通过频繁接触,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红颜知己。
1955年,邵逸夫有意在香港建设“邵氏影城”。为此,他从狮城来到香港。来港后,邵逸夫邀请方逸华来邵氏工作。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但她不顾一切隐退歌坛,来追随他。而事实证明,邵逸夫的选择并没有错,方逸华加入邵氏后,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从最基层的小职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他最得力的助手。
1957年,在方逸华的极力推荐下,邵逸夫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不负众望,拍出的电影掀起了中国片的狂潮。而邵氏电影公司也在此后的20年间达到全盛期,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而当电影受到电视的挑战时,方逸华又建议邵逸夫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从而一举获得成功。从此,邵逸夫奠定了在香港影视界无人可及的“教主”地位。
相伴40多载,方逸华无怨无悔,把一个女人最宝贵的时间和聪明才情都奉献给了邵逸夫和他的事业。她不愿做攀附大树的藤蔓,她希望做一株木棉,并立在深爱的男人身边。
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为了追忆亡妻,邵氏公司停业一年。黄美珍的'离去,让很多人乐于看到邵逸夫和方逸华喜结连理,但邵逸夫总笑而不答。而方逸华也依旧守护在其左右,不提不急也不求。1997年,在妻子黄美珍逝世10年后,他终于决定迎娶身边这个痴情的女人。而此时,方逸华年过60,邵逸夫已90年高龄。
面对采访,邵逸夫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带来了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而对于方逸华来说,追随那么多年,她仰慕他,感激他,钦佩他,但并不是依赖和乞宠,她相信,一个真正高尚的男人,最终会给她名分。而这一切,他和她都是对的。
婚后,邵逸夫和方逸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们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共进午餐,每次大概逗留3小时。也许无人可以理解他们的选择,但对于相伴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他们来说,信赖和倚重已成为习惯,这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就注定了的。
邵逸夫的一生,无疑是绚烂的,前半生与黄美珍冲破世俗的婚姻,后半生与方逸华步步紧随的的守护,都成为沉淀在历史长河里的珍珠,熠熠生辉,温润人心。
【邵逸夫的破俗之爱和木棉之情的纪实故事】相关文章:
1.木木和木儿的故事
4.陶瓷和木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