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_自重,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名人故事栏目。
王利器自重其名,自视颇高。
有后学问王利器:“您认为自己哪一部书最好?”王利器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每一部书都有我的贡献。”
王元化评论道:“……回忆录中偶或也流露出一些自负的口吻,但这绝不是毫无自知之明的轻薄妄语。他注疏经籍、考释文字,每当有所发现,往往难以隐藏像庖丁解牛后的那种踌躇满志之情,治学者都会理解这种创作激情迸发时刻所带来的喜悦。这种感情虽稚气却优美,像孩子般天真无邪。”
古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如过眼云烟,但许多洁身自重、清正为民的人却名留青史,为人民所传诵。本文列举几位古代官员清廉自重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面面明亮的镜子。读着这一面面明亮的镜子,对今天我们如何做人,尤其是对领导干部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司马迁“考妻”。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一天,大将军李广派人送来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璧。司马迁赞口不绝,翻来覆去的欣赏。夫人见此情景,探问道:“莫非大人想收下此玉?”司马迁笑着说:“便是收下又能如何?如今送礼已成风气,朝廷内外两袖清风者有几人?”夫人听罢,愤然作色道:“送礼,乃小人所为,大人一贯深恶痛绝,不知今日为何自食其言?”司马迁扑嗤一笑:“夫人所言正是,我是故意考一考你,谁知夫人当真了。”随即将玉璧退还来人。
公孙休“拒礼送理”。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孙休喜欢吃鱼,一天,有人弄来一大筐鱼要送给他。公孙休对送鱼者说:我靠俸禄足够买鱼吃,如果我今天收了你的鱼,明天还有可能收其它的东西,人的私欲难填,我必然会被罢官,还有可能进监狱,那样我就再也吃不成鱼了。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我才不能收你的鱼,如果世人得知送鱼之事,于你于我都不利。于是,来人明白道理后把鱼收回。
杨震严厉喻“四知”。东汉官员杨震,为官清廉,不受私谒。他任东莱太守时,因事客居昌邑。他的学生王密时任昌邑县令,乘夜送去十两金子,并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当即严厉晓喻王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于是,王密只好收回金子。杨震因此被誉为“四知先生”。
包拯“不持一砚归”。宋朝康定年间,包拯任端州(今肇庆市)知州。端州盛产端砚。端砚为文房四宝之首。包拯洁身自爱,任职期满飘然上路“不持一砚归”。 端州人为使后人牢记包拯的风范,流传一则传说:包拯离端州时,有人暗中藏送一方上乘端砚,包拯船到羚洋峡下,突然风急浪高,船不能行。包拯查出一枚端砚后,船已远离端州,无法还砚。于是,包拯掷砚江中,霎时风平浪息。掷砚处隆起一个小洲,后人称之为“端洲”。
宋璟理智拒“阿谀”。宋璟是唐代有名的贤相,唐玄宗时,他继承了前任宰相姚崇的改革政策,使唐室得到中兴。他任宰相前,曾在广州为官,为当地百姓实施了一些德政。他任宰相后,广州官员为了巴结他,假借百姓名义,给他立了“遗爱碑”。 宋璟得知后,便向玄宗皇帝上书说:我在广州并没有太多的政绩,只是当今当了宰相,当地官员才给我立了“遗爱碑”。要改变这种阿谀之风,就从我这儿开始,请下令撤掉他们给我立的“遗爱碑”。 玄宗准许。从此,朝野上下很少再有巧立名目巴结朝中权贵的现象
【名人故事:自重】相关文章:
1.名人故事
2.名人故事全集
3.名人故事汇
4.世界名人故事
5.名人故事狄更斯
6.名人故事「精选」
7.关于名人故事
8.讲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