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吴刚折桂的故事与玉兔捣药的故事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唐太宗李世民,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讨伐北方的突厥,历尽艰辛大举进攻数次后,终于在当年的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吴刚折桂的故事与玉兔捣药的故事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吴刚折桂的故事与玉兔捣药的故事

  吴刚折桂的故事传说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的故事

  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又传说,“玉兔捣药”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究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晋代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句。月有玉兔之说,民间久已流传。故旧时每逢八月中秋,街上即有“兔儿爷”、“玉兔捣药”“兔山”等节令玩具上市。图中“玉兔”为模制,插耳,中空,有线。线连持杵之臂,拉线杵即上下捣动。“玉兔降临人间”,小儿齐欢欣。

  晋代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句。月有玉兔之说,民间久已流传。故旧时每逢八月中秋,街上即有“兔儿爷”、“玉兔捣药”“兔山”等节令玩具上市。图中“玉兔”为模制,插耳,中空,有线。线连持杵之臂,拉线杵即上下捣动。“玉兔降临人间”,小儿齐欢欣。

  【知识拓展】

  我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的由来与习俗有哪些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月饼是圆形的,有团圆之意,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象征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是远在他乡之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 亲人之情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会以月饼、瓜果祭月,祈盼丰收、幸福、团圆。在我国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后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到北宋时候,当时的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一直到了明代时,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经验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唐太宗李世民,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讨伐北方的突厥,历尽艰辛大举进攻数次后,终于在当年的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进贡上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传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另一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元末明初,相传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八月十五起义。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今天,月饼还被用来当作礼品赠送亲友,联络感情。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