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公众场合的展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同时也为了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本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于2017年4月9日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举行了“寻找杜甫”主题朗诵比赛,在本组老师的努力下、相关班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活动概况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策划准备阶段,主要有本教研组牵头,确定比赛的主题、宗旨以及举办目的;确定评委;制定并修改评分细则;第二阶段是宣传动员阶段,为了调动积极性,由相关任课教师利用课堂和自习时间,向本班学生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第三阶段是活动开展阶段。在活动举行前一天,由各班课代表将本班参赛选手名单、题目、诵读篇目上报教研组办公室。
活动开始前10分钟评委、计时人、计时人、主持人、摄影人员到达指定位置。活动开始前五分钟,各参赛选手依次抽签,确定上场顺序并告知主持人。随后,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宣布本次活动的宗旨和意义、要求和评分标准。本次活动在计分时以评委亮分为主,同时还增加了听众投票环节,使得选手的得分更加客观、公正。
本次活动共产生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二名、优秀奖三名,活动结束后,由本教研组代表为获奖学生进行了颁奖。
二、活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本次活动从策划到举办,较为顺利,各方配合得力,学生在本次比赛中也学到了一定经验、锻炼了上台朗诵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相关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方面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存在的不足也进行了点拨和指导。简言之,本次活动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参赛者大多数发音清楚、读音标准,但普遍存在声音小、不够洪亮的问题。之所以如此,从客观上讲,是由于我们学生呼吸方式以胸腔式呼吸为主,从而造成气不足、声不大。从主观上讲,是由于我们学生平时缺乏公众讲话、公众朗读的训练,突然面对下面的人,心理上不免会紧张,从而怯场,因此,在朗读中声音小、语速快都是心理紧张、怯场的表现。
第二,参赛者在朗读时大都比较流利,停顿、节奏也都掌握得比较好,但缺乏感情,给人一种读课文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对于朗读篇目不够熟悉、理解得不够透彻,没有深入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如何通过语气、语调、音量、语速的变化传递感情还缺乏技巧。
第三,由于之前有所强调,所以参赛者在仪容仪表方面均较为得体,能够给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在进出场礼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在一场朗诵或演讲中,进场站定、问好、开始朗诵、结束、致谢等基本环节和礼仪必不可少,而我们的参赛同学在朗读过程中,不少都缺少了进场问好的礼仪,而且在入场和退场时不够大方。
第四,本次朗诵活动在整体上较为圆满,但在朗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瑕疵。例如,在朗读过程中始终盯着文本,与下面的听众缺乏沟通。虽然说朗诵对文本有一定的依赖性,但作为比赛者和听众的双向活动,至少在目光上要与观众有一定的交流,而非自己读给自己听。这方面的原因不排除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但一定程度上也是紧张心理的一种反映。
三、改进之策
虽然本次活动存在种种不足,但也是一次机会,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发现了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从而为以后更好地落实朗读教学提供了契机。对于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本教研组通过内部的讨论,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大致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其一,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公开朗读、上台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克服紧张心理、羞怯心理,从而提升自信,只有增强信心,才能克服朗读方面的心理障碍。
其二,让学生提前准备篇目,可以是短小精悍的抒情文章,利用自习或早读的时间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及老师及时予以技巧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并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训练。
其三,为学生播放关于朗读方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跟着别人去模仿、去学习,观察别人是怎样朗读的。
其四,可以将朗读作为语文作业的形式之一,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自己的声音,在朗读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涌动。
总而言之,本次活动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会朗读,爱朗读”。随着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我们师生也将以此为契机,思考和制定更切合学生实际的策略,积极推进语文阅读中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