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裴回,西得诸侯棹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前言】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为勉励友人王司直所创作,这首诗也可以看作一首诗人对怀才不遇的诗作,这首诗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杜甫通过这首诗的短促节奏,来表达感慨友人王司直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可施的一种悲愤之情。
【注释】
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有《短歌行》也有《长歌行》,其分别在于歌声长短。
郎:年轻男子称谓。
司直:官名。
斫: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斫地:砍地。
莫哀:不要悲哀。
拔:提拔,推举。
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
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豫章:天下之名木,即樟木。
翻风:风中摇动。
跋浪:涉浪,乘浪。
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
且:暂且。
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
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定的意思。
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
棹: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锦水:即锦江。
趿:拖着拖鞋。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即王粲,字仲宜,建安七子之一。
春色深:春末。
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
吾子:指称王司直。
眼中之人:即眼前见到的人,包括作者与王郎在内。
【翻译】
王司直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诗人遇到王司直,对王司直说可以替王郎引荐到西蜀的地方长官那里,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诗人劝王司直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豫不定,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诗人问王司直这样的行装,是要去哪里?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既然我可以举荐你,别人肯定不会低看你,那就放声对你高歌,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赏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