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诗词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1-08-31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诗词翻译及赏析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前言】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从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注释】

  ①阑珊:衰败、将尽之意。

  ②鴂:鴂鸟又名伯劳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鸟。

  ③梅花:《梅花落》,笛曲名,这里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剩,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翻译】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常。自然界的景物也和社会现象一样,在不断变化。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此以来不知几度矣。黄昏的时候,坐在小院怀念有人。可是,偏偏遇到伯劳鸟。咫尺江山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可是,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反而梦中惊醒的却是刺耳的角声。这又怎么不另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赏析】

  先看看苏轼在上片的表述。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东坡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我们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岂可自由往来?无奈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走的进军号角,也为空躲避不及的落到山后去了。

  东坡此词,入单纯把它看做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