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原文、赏析及课堂测试题
引言:《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登鹳雀楼》原文、赏析及课堂测试题,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 ɡāo shān dà hǎi
qiónɡ 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yù y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 ) 尽( ) 衣( ) 欢( )
入( ) 近( ) 依( ) 欲(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
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
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
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3.“穷”共___笔,第六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 )
2.黄河入海流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②进来或出去 ③收入 ( )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 )
六、连线。
1.白日依山尽 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2.黄河入海流 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3.欲穷千里目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4.更上一层楼 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七、默写《登鹳雀楼》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著名诗人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_________,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____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鹳雀楼》原文、赏析及课堂测试题】相关文章:
3.登鹳雀楼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