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默写训练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赤壁赋》通篇以“风”和“月”是为主,“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学完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做题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赤壁赋》默写训练。
    《赤壁赋》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理解性默写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6、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它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7、【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8、【赤壁赋】中,些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9、【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曹操当时是{------------------------,-----------------------},而你我只是{ 举匏樽以相属}。

  10、本文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

  11、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12、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

  1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1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

  16、《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二、识记性默写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3、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予怀,----------------------。

  4、--------------------,渺沧海之一粟。

  5、挟飞仙以遨游,-------------------------。

  6、哀吾生之须臾,------------------------。------------------------------,抱明月而长终。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而不知其所止。

  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0.耳得之而为声,-------------------------。
【知识扩展】
     创作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赤壁赋》默写训练】相关文章:

1.赤壁赋默写

2.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3.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4.苏轼《前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5.《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6.赤壁赋情景式默写

7.赤壁赋的理解性默写

8.赤壁赋训练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