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作品《旅游预习 》

时间:2021-08-31

  导语:毕淑敏是位勤于思索、善于发现的作家。她以独特的审美经验、文化心理和思想学养,全身心地感悟、体验、注视和倾听着美好的复杂的深刻的生活,于是她的散文总能给人一些新鲜的独特的东西。

毕淑敏作品《旅游预习 》

 旅游预习

  旅游常常被复习。比如眉飞色舞地向亲朋好友讲述风光,比如把自己所摄的摇摇晃晃的看着都头晕的DV向人演示,比如家里贮藏着数以公斤计的照片,比如忙不迭地指着电视屏幕一闪即逝的某处胜景,说:我去过……但是,旅游需不需要预习呢?要到一个地方去,是否事先多了解一些当地的风俗风光,向已经去过的先驱者打探有关的注意事项……

  旅游需不需要做预习,大概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张多看看有关的材料,这样心中有数,到了目的地,可以有的放矢,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自己的举手投足,甚至每一眼瞟去的地方,都物有所值,把浪费的系数减少到最小,分分秒秒颗粒归仓。

  还有一派比较随心所欲。不做功课,贸然出动。赶上什么算什么,风吹雨打都是缘分。碰上什么吃什么,餐风宿露全为乐趣。闲云野鹤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只有大框架,没有细安排。

  我内心渴望旅行中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不喜欢一切都在计划的桎梏中亦步亦趋,同时又害怕意外频发命运多舛。这就立场游移界限不清,时而循规蹈矩按图索骥,时而又摩拳擦掌尝试探险,于是成了面目可憎的骑墙派。

  具体到细节中,也是这般举棋不定。到某地出游之前,看不看别人的游记和有关的介绍呢?如果不看,瞎子摸象地出发了,回来才发现与一些美景失之交臂。比如到西伯利来的贝加尔湖,看到当地很多售卖海豹海狗的小模型,模样煞是可爱。心中喜欢,却想这也不是当地的物产,不过是因为靠近北冰洋(贝加尔湖只有一条出湖的河流,叫做安加拉河,流入北冰洋),仗着地理优势,把那里的特产顺手牵羊了。看透了这些海物的真实来历,狠下心来,坚决不买。回家后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些动物正是贝加尔湖的一大特色,或者说是一大蹊跷。它们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中的淡水海狗海豹,天下绝无仅有的景致。甚至有传说揣测,在永冻土层之下,贝加尔湖和北冰洋孔道相连。淡水的海狗和海豹是史前时期,均由地下从北极游过来的。  失之交臂,郁闷啊郁闷!看,这都是不预习的坏处。

  也有反面的例子。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到西北。当地朋友说,明天去看阳关。就是那个“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吗?我说。

  难道还有第二个阳关吗?朋友翻着白眼问,很吃惊的样子。

  在我看到阳关的那一刹那,就明白了阳关是不可说的。站在阳关前,目光凄迷。那道景致的全名叫做“阳关遁去”,昔日的喝酒的离别的繁华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阳关,已经在莽莽黄沙下长眠。细密的沙被漠风运起,如同下雨前的蚁群掠过脚踝,留下酥麻的热感和浅淡的痛。云天浩渺大漠苍苍,你看到的只是荒丘和沙海,还有呼啸的长风和走动的烟霞。

  幸好,我在这之前不知道阳关的任何现代版消息,才有了那劈头盖脸的愕然和惊骇,才有了那挥之不去的愁索与眷恋。假如人提前告知了阳关的隐没,以我这样一个怕苦怕累之徒,是否还会跋涉百里去探看身无长物一贫如洗的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