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食品安全手抄报版面应该怎样设计?
1.益生菌的“种数”越多越好
益生菌是指有益于人体生命健康的一类肠道生理细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乳酸菌。大多数的酸奶中都会添加活性乳酸菌,其生理作用在一定剂量中的差别并不十分明显。王教授指出,一般来说酸奶里加入益生菌的种数越多越好,大多是2种,而有些加了3种,在同一价格下,选3种的较好。
2.益生菌越“老”越好
越是益生菌的代数越老越好,比如第一代益生菌就比接种了十次的新益生菌活性更强,更健康。
3.保质期14天比21天的要好
王教授指出,酸牛奶因其本身的特质,保质期比常温奶要短,在0℃~4℃的环境下保质期为2周,也就是14天。一些酸奶的保质期表明是21天就要注意了,延长了7天厂家一般会通过2种手段来完成,一是加了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二是通过超高温消毒,在这种条件下,牛奶中的蛋白质有所损失,因此营养价值有所降低。
因此,在选择酸奶时,最好选择保质期在14天以内的为宜。
盐按用途可以分为食用盐、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食用盐是从海水、地下岩(矿)盐沉淀物、天然卤(咸)水中获得的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经过加工而成的盐。而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工业用盐含义很广,有时指纯净的亚硝酸钠,有时指含有亚硝酸钠的氯化钠。工业用盐除含有大量的致癌物亚硝酸盐外,还有可能含有铅、砷等有害物质,误用工业用盐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一、食用盐与工业用盐的区别
(一)结构区别:食用盐是较纯净的氯化钠;工业用盐中除含有氯化钠之外,还有亚硝酸钠等。
(二)性质区别:食用盐性质较稳定,水溶液呈中性;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在干燥条件下较为稳定,但能缓慢吸收氧而氧化成硝酸钠,水溶液呈碱性。
(三)外观区别:食用盐含碘,质白,呈细沙状,水分极少,用手揉捏时不会有凝结感,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显黄色或淡蓝色;工业用盐不含碘,色泽灰暗,外形多为颗粒状,水分含量大,亚硝酸钠也可能微显淡黄色。
(四)味道区别:食用盐咸味较重;亚硝酸钠略有咸味,食用时靠味觉难以分辨。
二、食用工业用盐的危害
工业用盐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常见的工业盐中毒事件,多数情况下是由误食或过量食用亚硝酸钠引起的。亚硝酸钠主要用于染料、医药、印染、漂白等方面,由于有增色、抑菌防腐作用,在食品工业中多用作熟肉食品的发色添加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钠在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其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0.03克/千克;在肉制品罐头中不得超过0.05克/千克。一般而言,人体只要摄入0.2~0.5克的亚硝酸盐,就会引起中毒;摄入3克亚硝酸盐,就可致人死亡。
三、工业用盐中毒症状
将工业用盐代替食用盐使用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常见的工业用盐中毒事件主要原因有:将含亚硝酸盐的“工业用盐”当作食用盐使用;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用盐使用;食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饮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肉制品加工时超量使用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合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使人体出现青紫而中毒。另外,亚硝酸盐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过量食入亚硝酸盐中毒后发病迅速,一般潜伏期为1~3小时,造成的后果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急迫感、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黏膜明显紫绀;严重情况下,血压下降,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四、预防措施
(一)购买食用盐时应选择正规商家购买,注意食用盐的感官质量及包装标识,要选择外观质白呈细纱状的食盐,标识清晰完整记录成分、含量、厂名、厂址等信息,同时要索取购货凭证。
(二)提高对有毒物质的防范意识,严禁将工业用盐代替食用盐使用,严禁将二者混放。包装或存放亚硝酸盐的容器应有醒目标志。
(三)禁止在肉制品加工中过量使用亚硝酸盐。不吃腐烂变质蔬菜或变质的腌菜。不喝苦井水,不用苦井水煮饭、和面。
既然天热的时候出汗多,大家也特别爱喝饮料。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饮料里面都加了维生素,这些饮料该怎么挑选呢?它们真的对补充维生素起到很大作用吗?
的确,天气酷热的时候,人们需要格外注意补充维生素,仅仅喝白水还不够。因为汗液不是白水,其中内容丰富,从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到钠、钾、钙、镁,再到各种水溶性维生素,都能在汗液中找到。身体蒸发汗液,使血液集中于体表,对于一些本来身体虚弱的人来说,胃肠消化液分泌减少,会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下降。缺乏钾会让人对暑热的抵抗力下降,缺乏B族维生素会让人们的食欲更加下降。越热越不想吃,越不想吃越不扛热,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种时候,喝什么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饮料中能帮助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显然是件好事。如果在家里自制各种健康饮料、茶水和绿豆汤,自然是最为理想。不过,在外行走的时候,很多时候就只能依靠市售饮品了。那么,维生素饮料能帮上忙么?
首先是维生素品种的问题。只含有一种维生素,不如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好。人们吃西瓜、吃水果就可以补充不少维生素C,但B族维生素大多难以从水果当中补充。它们主要来自于粮食、豆类、薯类和动物性食品。所以说,在高温季节,各种B族维生素要比维生素C更容易发生缺乏。
其次是维生素数量的问题。如果价格相同,维生素的含量高一些,补充的效果也会大一些。如果一种饮料宣称能够补充某种营养素,也就是说它富含某种营养素,那么它至少应当能够供应这种维生素的30%的日需要量。比如说,如果是供应维生素C,那么一瓶当中的含量应当超过30毫克。
怎么来计算这个数值呢?如果包装上没有写明营养素的添加量,几乎可以不考虑它的营养作用,谁知道其中能有多少呢?没有数量就没有人对它负责。如果包装上有“营养成分表”,那么要看一看是说100毫升中的含量,还是一瓶中的含量。然后看它一瓶中有多少毫升。
比如说,如果某产品标签上写明,100毫升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20毫克,占NRV(营养素参考值)的20%,而这瓶饮料的.总量是500毫升,那么一瓶中所提供的维生素C总量就是100毫克,为NRV的100%。如此,这瓶饮料对于供应维生素C还是比较有帮助的。
此外,还要考虑到维生素稳定性的问题。各种饮料都是透明瓶子包装,而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在内的多种维生素都是比较怕光的。所以,储藏时间越长,含量就越低。更糟糕的是,维生素的一些降解产物可能有一定毒性。所以,如果瓶子能够降低透明性,或者放在棕色瓶、蓝色瓶、红色瓶中,维生素的损失就会小一点。
然后是综合营养价值的问题。喝到维生素的同时,也可能喝到太多的糖分,太多的磷,太多的色素香精添加剂之类,那么这样的产品也就不值得多饮了。例如,有的产品口感相当甜,糖含量高达8%-10%,那么,喝500毫升的饮料,也就同时得到了40-50克糖。如果一天喝三瓶,就相当于吃一碗半米饭的能量,促进发胖的危险不容忽视!
然而,人们通常不会认为喝饮料和吃米饭一样能饱,而这些以高果葡糖浆为甜味来源的饮料本身,也不会给人带来明显饱感。很多人往往会奇怪“为什么我喝凉水也长胖”,其实这是因为那本来就不是普通的凉水,而是冰镇过,并带着维生素、果味之类幌子的糖水!
最后是性价比的问题。这就要好好看看标签上的原料、维生素含量、重量和价格等多个指标了。比较一下各种饮料,看看谁提供的维生素品种多,总量高,包装比较令人放心,含糖量较低,然后再参考价格,算出每100毫升的价格,就能心中有数。
【优秀食品安全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