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之夜温馨的氛围:月晕、钟声、灯影以及我这小小祝福;传达着节日的讯息:圣洁、平安、快乐!以下是英文手抄报圣诞节图片,一起来看一下吧。
圣诞节传到美洲殖民地时,正值英国本土对此激烈争论之时。圣公会教把耶稣诞生日视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但英国清教徒却把它蔑视为有罗马天主教教义的、胡作非为的狂欢作乐。英国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对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持同样反对态度。1620年12月25日他们没停下建造第一幢大楼的工作。1621年,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布拉德福公开谴责当地的几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因为他们坚持在圣诞节工作是昧心的,并被人们发现在街上玩乐。
1647年,英国清教徒取缔了圣诞节。1659年马萨诸塞的清教徒也紧紧跟随。马萨诸塞州议会宣布了以下法令:“凡以停工、设宴或其它庆祝形式庆祝圣诞节或类似节日者,一律罚款5先令。”
清教徒反对圣诞节的其中一条理论依据是教会不应允许任何违背圣经、或者在圣经中无法找到的东西存在。圣经中并未提及特别的宗教盛宴,因而清教徒认为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是伤风败俗的行为。值得补充的是,在英国,圣诞节的非宗教的庆祝活动往往妨碍了宗教信仰,因而这也是他们反对圣诞节的另一原因。
然而,信奉英国圣公会教(国教)的弗吉尼亚人却与马萨诸塞人截然不同,他们继续把圣诞节当作传统的宗教节日来庆祝。他们仍然在早晨到教室去做礼拜,并毫无顾虑地大吃大喝,走亲访友,举行聚会,尽情欢乐,从12月15日一直庆祝到1月6日。那时,圣诞节不是现在的12月25日,而是1月5日(东方三大博士向初生基督朝圣的前夜)。
在其它殖民地区,一般规律是,凡由英国教派、罗马天主教派以及荷兰改革派居住的地区均庆祝圣诞节,凡由贵格教派、基督教新派、红衣主教派、长老派统治的地区则疯狂反对庆祝活动。这就是1620年至1750年间殖民地区中庆祝圣诞节的情况。
清教徒与圣公会教徒对圣诞节的不同看法是有其政治原因的。大多数清教徒移民认为圣公会教在政治上保守,这加深了他们从政治上反对圣公会教的教义与习俗。清教徒反对圣公会教派庆祝圣诞节是因为它从政治与宗教意义上都标志着圣公会制度的建立。
这种针锋相对的状态从17世纪开始直至17世纪上半叶当大批新移民拥入正在扩展的国土时才结束。新移民把本国的庆祝方式带入美洲殖民地。18世纪下半叶,由于经济、政治大动荡,宗教上的.争论才退居次要地位。
1791年,美国宪法规定政教分开,因为这种非宗教庆祝活动并不标志英国圣公会在宗教及政治上的统治,因此清教徒与福音派新教会信徒对此不再象过去那么强烈地反对。
1870年左右,圣诞节已成为主日学校联盟出版的刊物上被公认的课题。这表明1830年到1870年间,大多数宗教派对圣诞节的态度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有趣的是,大部分着名的带宗教性质的圣歌都是在1850年到1868年间创作的。
随着宗教活动在教会学校的出现,一些非宗教性的庆祝活动也相继出现。1847年,在纽约市的一所圣公会主日学校里竖起了一棵圣诞树,唱起了圣歌,给贫困的儿童赠送了礼物。课本中也告诫富裕的孩子在圣诞节同不幸的孩子分享物口口Va另有些迹象也表明非宗教的民间庆祝活动在逐渐发展。
早在1820年就开始对圣诞礼品进行广告宣传了,这说明商业性己开始渗入圣诞节的传统习俗之中。
19世纪末,圣诞节的各种小型庆祝活动逐渐扩大并成为深受人们的喜爱的、有相当社会意义的庆祝活动。它不但强调了耶稣的诞生,而且对家庭关系的长久稳定性,对人类友谊、仁爱的重要性增加了非宗教信念。此外,它还与爱国主义相关。圣诞节与“美国生活”相提并论。
19世纪下半叶,圣诞节的世俗性逐渐取代宗教性而占居上风的圣诞老人的形象越来越突出,馈赠礼品及节日宴会也越来越频繁。此外它还说明,尽管美国强调个人成就,但它体现了对家庭、友爱、人道主义的重要性。即使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圣诞节施舍穷人、慷慨大方的行为仍能使集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取得平衡,而自我为中心在美国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圣诞节·这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一般规定为12月25日。因各派教会所用历法不同,具体的日期与公历也不尽相同。在这一天有各种庆祝方法:
圣诞礼(Christmas Box):每逢到圣诞节,家家都要互相赠送礼物以表达欢贺。民国时期已对此礼有了一定认知,在这一天作东家的要准备一些东西送给工人;为公家服务的人员,如邮差,也会从各住户受领一些馈赠。
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在圣诞节时一些小康之家会准备一棵松树,上面点缀着许多的蜡烛,并挂一些小礼物,届时分赠家里人。
圣诞老人(Santa Claus):相传每到此节都有一位老人从北极来到各家。这老人身穿皮衣,头戴皮帽,一见便知从严寒地方而来。他会在来的时候给小朋友带一些礼物,所以小孩子在圣诞节的前夕临睡觉的时候,把袜子挂在墙炉的上面,等圣诞老人从烟囱中下来的时候,就会把礼物放在袜子里。
圣诞卡片(Christmas Card):圣诞节的时候,彼此都要寄送贺卡,互相庆祝。“此风自1846年第一次自英国发起以来,如今已成了一种最时尚的习俗。。发卖圣诞片,已经成了一种极大的营业。”
上述的4种风气在民国时便已传人中国,虽然人们愿为耶稣诞生日作一番庆祝,但却没有几个人明白这个节日的意义,“有人称之为外国冬至。有人虽然知道是纪念耶稣降生。但是对于所以纪念耶稣降生的理由,仍不十分了解。”下面介绍一下一些教堂、教会的庆祝活动。
上海教堂林立,恭祝圣诞的准备,也是各尽所能,极其隆盛的。
山东路天安堂恭祝圣诞的庆典极其可观,在圣诞前夕7点半时,在此举行预祝典礼,播放中国少年宣讲团的特别音乐。还有方桐生的独唱,唐君的滑稽演说。其间还有趣味浓厚的双簧演出,最后在欢宴中结束。另外,该堂在22日那天还有欢迎圣诞老人会,会上会演奏中国音乐,并有茶点来款待来宾。
昆山路监理会景林堂在圣诞日上午10点举行圣诞祝典,主席为李仲覃牧师。在祝典中,学生还会在音乐声中演圣诞剧。在庆祝时还要募捐250元,其中200元作娠济之用,50元作装饰礼堂和购买儿童赠品之用。
闸北长老会邻近于商务印书馆,在圣诞日下午3点举行圣诞祝典,主讲者也是牧师,并有幼稚园的学生来唱歌,届时也会募捐娠济。
中华基督会则在圣诞日上午10点到12点,及晚上7点到9点举行庆祝活动。由儿童表演(李先生之家庭》一剧,并伴有该堂青年教友的特别音乐。在堂中还陈列着一些学生的手工制品成绩给那些观礼的人看。初级学生还要演一剧《没有空房底客栈》……上海共有教堂30余处(1920年),各处的祝典都是大同小异的,比较特别的是此年徐家汇的南洋公学及复旦大学的学生自庆圣诞节,这是学生自行庆祝圣诞节的开天荒之举,令时人惊诧。
从上面各教堂的祝典仪式中不难发现,大多数人在此日举行圣诞庆祝活动,多是顺应习俗,更多的借此娱乐一番。当然“有深思远虑者则不然。当此令节,必执躬自问曰:‘今举世纷纷,吾何由而能怡然独乐求所以能怡然独乐之道,则将不禁起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思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0.圣诞英语手抄报
【英文手抄报圣诞节图片201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