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居易 元稹
白居易与元稹都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不但过从甚密,而且文风和文学思想相近,世称“元白”。
一、 生平与著述情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又因曾担任太子少傅,后世又称白太傅,白居易少时聪慧,五六岁就开始学作诗,二十二岁父亲去世后,更加勤学苦练,于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三年后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始步入仕途。元和元年为了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闭户累月,写成《策林》七十五篇。应试后被补为县尉,任官期间写了《观刈麦》以及千古名作《长恨歌》。元和二年,白居易调回长安,次年拜左拾遗,为谏官之职。期间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仗义执言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白居易人生道路和诗歌创作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居江州初期,他写了表达其诗歌创作理论的《与元九书》,后又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元和十五年,白居易被召回朝,但他见到了是朝政腐败,朋党倾轧,只好自请外调。先后出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在苏杭任上,他写有许多咏景名作。大和元年,白居易回京,大和三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看从此闲居洛阳,过上了“官隐”的生活。会昌元年告病免官,会昌六年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五岁。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祖籍洛阳。贞元九年,元稹明经及第。贞元十八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的拔萃科考试,次年成绩公布,和元稹同在榜上的就有白居易。元稹授秘书省校书郎。之后不久便娶高门之女韦氏。但他怀念初恋情人,遂写了《莺莺传》。元和元年,元稹以第一名的成绩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被授左拾遗,频频上疏议论时政,终因获罪权贵而出为河南县尉,但还没上任就开始丁母忧。元和四年二月授监察御史,三月充剑南东川详覆使。元稹乘此机会,了解社会下情,访查官吏不法,弹劾东川节度使。因此调回长安后被派分务东台即洛阳,不久其妻韦丛去世。元稹为之写了《遣悲怀》三首,感情真挚,最有名的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和五年被召回京,路上在驿站因为与宦官“争厅”,回京后遭报复,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在江陵时,元稹并未气馁,在《酬别致用》中说“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与白居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同。元和九年元稹奉诏回京,次年又被诏命司马通州。通州自然条件恶劣,元稹到通州后即患病,所以《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云:“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和十四年元稹因大赦回京,十五年因得穆宗宠信,迁祠部郎中、赐绯鱼袋。长庆二年,穆宗命元稹为相。不久因为嫉妒者的中伤而被罢相,出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除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元稹除尚书左丞被诏入京,开始振举纪纲,开除了几个郎官,为当权者所恨,次年就被派为武昌军节度使。长庆五年,元稹“遇暴疾”而卒,据考证可能是服食丹药的原因。
二、 元稹与白居易的关系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双峰并峙的作家。或是因文体相类而并举,如屈宋。或是因成就相当而连称,如李杜。或是因文风近似而同列,如韩孟。而元稹与白居易,不但交情深厚,而且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互有启发,互相影响,在文学史上并称“元白”。
元稹与白居易初识于拔萃科考试之时,当时白居易三十一岁,元稹二十四岁。从此他们从同僚发展成了诗友。虽然他们和当时的一些文人都有密切的来往,如元稹与李绅,白居易与刘禹锡,但他们都是彼此最亲近的诗友。在他们交往的三十年间,彼此唱和诗作达千余首。而且白居易的很多作品,都是受了元稹的启发。比如元稹读了李绅的《新题乐府》二十首,立即和作其中十二题,并示与白居易。这对于创作了《秦中吟》的白居易来说,是一个挑战,于是不但逐首和作了元稹相示的十二题,而且新拟了三十八题,写成了五十题一组的大型组诗。如果没有元稹这个促进因素,白居易的新乐府规模可能没这么巨大,艺术成就也可能要打些折扣。白居易创作了《长恨歌》,元稹受其影响写出了《连昌宫词》。元稹写了《琵琶歌》,白居易受其启发创作了《琵琶行》。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二人在诗歌创作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元稹与白居易因为共同的人生追求走到一起,在文学上惺惺相惜,在生活上患难与共。在元稹丁母忧时,白居易分俸资助,这使元稹终生难忘,并在白居易丁忧时倾囊相资。在后来双方递遭贬谪时,也能不避嫌疑,互相关怀。可以说元稹与白居易的关系非常密切,立朝以正直相期,做人以道义相勉,作诗以风雅相律,他们的友谊是“同志曰友”的最佳注释。
三、 总结
元稹由于出身于没落贵族,光宗耀祖成了他的人生目标,所以他结姻高门,结交权贵。其他如缠绵的儿女之情、文坛上的地位,甚至名声、道德评价、生活质量等对他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了丞相。只可惜好景不长,政治上的失意之后便是生命的终结。元稹的诗文作品,是这位才子才华的见证。
白居易由于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所以中庸之道影响着他的一生。他在生活上购置田产,追求安乐。在政治上虽能为民请命、造福百姓,但却在发现官场黑暗后明哲保身、闲居洛阳,远离政治斗争。在思想上以儒为本,以道为用,以佛来逃避现实。也正因如此,白居易才能寿终正寝,且有“官隐”之名。
元白的作品和文学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研究元稹、白居易,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文学,有助于对后代文人的理解,更有助于对整个古代史学史的掌握和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