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详细生平介绍

时间:2021-08-31

  白居易文学创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时认真地投入学习,甚至到影响健康,提早出现衰老的症状,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诗人,白居易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得享盛名。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行第二十二,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唐宣宗称之为诗仙,而李白是后世才由天上谪仙人转尊称为诗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白居易生平

  祖籍与家世

  据史籍记载,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自述白起之后,白起24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白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今陕西渭南),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温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近代有学者认为白居易可能是胡人的后裔,一说龟兹王族后裔,然而也有反对意见。

  白居易的祖父白锽,曾任枣、巩二县令。父亲白季庚,唐德宗建中年间任彭城令,对抗李正己的叛变有功,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等官职,并赐绯鱼袋,兼徐泗观察判官。后来历任衢州、襄州别驾。白居易的外祖母也是白氏出身,因此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与白家之间本有血亲关系。

  早年生活(32岁以前)

  白居易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生于生于河南新郑,后因战乱等因素,迁徙于越中、衢州、符离、襄阳、洛阳、长安等地。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787年,白居易至长安,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见到白居易的姓名时,曾调侃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及至看到他的诗篇,才感叹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799年,白居易开始投入科考。800年进士及第,随后回家乡探望亲戚。802年试书判拔萃科及第,与同时及第的元稹订交,成为终身的好友。803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定居于长安。

  作品例举:《赋得古原草送别》:768、《百道判》:3561。

  长安与早年的仕官生活(32岁—44岁)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汝士之妹(即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作品例举:《策林》:3436、《长恨歌》:659、《秦中吟》:80、《新乐府》:136、《自吟拙什因有所怀》:331。

  江州与贬谪生涯(44岁—49岁)

  宜昌三游洞诗人,中为白居易、左为白行简、右为元稹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而白居易母五年后才去世,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捩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