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2012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012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2012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1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201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2012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入选首批60所“实用性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库。这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奠定了本学科在财经类法学科中的优势地位,更进一步的开拓了未来发展的空间。
5、主办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
在本年度的学科建设发展中,不仅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商法学、经济法学、证券法学、保险法学等领域的年会,更于2012年7月成功主办全国第一届地方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贵州省社科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全国各地的财经类高校和社科院所的领导及知名专家近百人,就“地方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为期两天的会议,对于本学科的长远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在全国财经类法学院校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1、民法方向师资力量薄弱
本学科在民法方向的师资建设上仍显力量薄弱,亟需通过外部人才引进的方式充实优秀的青年学者。财经法是本学科形成优势特色学科和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根基,民法作为财经法的基础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来看,本学科民法方向的青年博士处于空白,需要尽快从外部引入1或2名具有学术潜质的优秀的民法方向博士,继而为民法及财经法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后备性基础。
2、“双师”型教师仍然匮乏
本学科的“双师”型教师仍显匮乏,从当下的学科建设和长远发展来看均需要大力充实“双师”型教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端财经法律人才是本学科培养体系的目标,而“双师”型教师是这一培养模式的核心所在。目前,除法院、检察院之外,更需要从政法委、公安机关、司法局、证监局、商业银行、大型律师、企业等单位聘请实务型专家任“双师”型教师,以拓展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建设。
3、硬件环境亟需改进
本学科软件环境的建设正在逐步更新,同样,硬件环境更需要同学科的发展需求保持一致。从本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模式、科研工作目标等工作来看,需要建设出一流的现代化集法学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室。
4、资金支持力度仍显匮乏
本学科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目前资金的支持力度仍显匮乏。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需要在引进优秀教师、激励科研工作、改善硬件环境、提供教师出国或国内进修机会、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和国外学术会议、提供学生实习场所和参加模拟法庭竞赛等多个方面投入资金。本学科应更进一步从学校、社会和相关领域筹集资金以支持本学科的高速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
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是本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设核心,学科的发展规划路径和具体方式均应配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需求。将从卓越法律人才基地中法律人才的选拔、培养模式的规划、多元化课程的设计、师资队伍的配备、法律学生就业的推荐和跟踪等方面来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2、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
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的建设,是回应和配合“双师型教师、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的要求和需求。目前,本学科已经拟定在辽源政法委、XX市法学会联合主导下设立XX市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未来将在全省范围内有所选择建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
3、强力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水平的强力提高不仅是建设高水平法学科的基础和衡量标准,更是使本学科跻身全国财经法学科前列的重要支撑。在遵循学校“学科水平提升年”规划的前提下,细化分析和落实学校所下达的2012年度科研任务,力争按时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
4、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的重要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一定程度上以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为核心而展开,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提高位置极为重要。对此,本学科将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积极学习外部经验以审视自身教学环节尚待完善之处,以更进一步的服务于培养财经法律特色的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和课程。
5、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
司法考试通过率是衡量和印证本学科培育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务性标准。在继2011年本学科司法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联结校外司法考试辅导班,并引导教师在授课模式中加入司法考试知识,以更近一步从学生校内授课、校外辅导两个层面来提高通过司法考试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