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五四演讲稿

时间:2021-08-31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木板”,基层的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积蓄起来,必然侵蚀群众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担当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如何使基层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司法所五四演讲稿

  基层司法所处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最前沿,处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靠我们基层司法所落到田间地头;群众的愿望诉求,也要靠我们基层司法所带到工作案头。

  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服务,消除他们仇恨社会、对抗社会的心理,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基层司法行政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责任。要想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更好地回归社会,需要解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司法所工作人员除了要定时为社矫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还要到他居住的村庄,与社矫人员的村委会干部、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接触,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开导教育,告诉他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对待社矫人员,应该以一颗平常心,甚至是更加宽容的心去善待他们,努力为社矫人员营造一个宽容地社区环境。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犯不同罪的社矫人员,每个社矫人员又有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心理状态,我们的工作时刻在接受着不同的挑战。因人施策、一人一策、科学矫治是我们的工作原则。确定帮教等级,实行分级管理,是我们的工作要求。提高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减少、预防再犯新罪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社区矫正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过失犯罪,他们除了承担了刑事责任还承担了沉重的民事赔偿。他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家里的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不光失去了工作,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得他们消极厌世,我们司法所工作人员穿梭在当地的工厂企业之间,帮他们谋求一份职业,奔波于银行和行政部门之间,帮助他们经营一个谋生的店面。

  在基层,接触地更多是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他们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处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对我们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时,不懂法、不讲理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只认他的老理儿,根本不把法律法规放在心上,一股脑钻进牛角尖,你要是着急,老百姓比你更着急。只有耐住性子,不厌其烦地讲解。写的清清楚楚的法条摆在那里,老百姓不懂,你一条条地念给他听,他也理解不了,只有将深奥的法言法语变成通俗易懂的土话。都是邻里邻居之间的事情,既没有深仇大恨又没有阶级矛盾,明明是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却要反复调解,一句话重复十几遍的情况时常发生。尽管有时候会觉得很辛苦,但是每当看到百姓苦闷的脸上绽放出朴实的笑容,自己的那些苦累便烟消云散了,只要百姓满意我们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

  司法所,工作地点在基层,工作对象是基层的百姓。当老百姓忙种地、忙收粮时,我们的调解工作就走到田间地头。当老百姓忙打工时,我们的基层法律服务就来到工厂车间。当社区矫正人员遇到心理问题时,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就是他们心灵的导向。当刑释解教人员遭遇工作困难时,我们的基层司法所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我们更多地考虑的是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所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来不“拖”、不“躲”、不“捂”、不“推”,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求、诉求当作我们的追求,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零距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零距离化解矛盾纠纷,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工作成效落实到“神经末梢”。

  尽管我们的工作环境不那么优越,尽管我们的工作任务沉重繁琐,但是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主力,我们一直都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们时刻谨记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清廉 务实 为民”。我的脚下粘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真情实意地走近百姓,读懂百姓,为了百姓,依靠百姓。这是我们每位战斗在一线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真是写照。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梦想的风帆已经扬起,只待我们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