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语言动作”

时间:2021-08-31

  也许大家还记得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和李秀芝的对话:“我是个右派。”“姓郭的大叔跟我说了,他们说你是个好人。”

  许的话表现出直言相告的坦诚、不愿连累善良的秀芝、以及因长期背黑锅而不得不放弃常人之念的无奈、绝望和自卑??这句话意味着:我不能、不敢也不忍娶你。这时,观众从秀芝的表情和言语中看出,她心领神会了许的话所流露的一切。秀芝的话反映出孤身飘零他乡而急于“找一碗饭吃”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她根据许此时的“表现” 和郭大叔的大实话,做出了淳朴的劳动者自己的判断。总之,李对许的话做了温柔的反弹:我不在乎,我信任你,我愿意嫁给你。许闻之不禁悲从中来,失声痛哭。这段对话具有展示复杂心情的丰富内涵,具有激起心灵撞击的强烈动势,是很有“动作性” 的。可见戏剧动作性远不止举手投足等等,语言也是动作。“语言动作”主要是指对话能展露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并刺激、影响别人;在内心交流和碰撞中引起双方心情或相互关系的微妙变化,从而推进剧情。唯有这样才能把“戏”做好,若无语言动作则无“戏”可看。

  演戏和演讲,有假戏真做与真“戏”真做之分,是两码事,然而在基于生活的“语言动作”上却是相通的。就像观剑而做诗,我们何尝不可从表演艺术中悟出演讲技巧呢?演讲者可以把听众假想为一个同台的“搭档”(但决非演戏),用语言动作打动、说服、感染他,同时根据其反应调节演讲,形成双方内心活动(动作)相互激发的连锁反应,像发展剧情那样把演讲过程向前推进。下面就试着谈谈演讲的“语言动作”。

  演讲稿的“动作性” 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下,台词能以一当十,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也能多义地折射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因为它主要用言外的潜台词来暗示动作。而演讲没有舞台对话的条件,要把台词省略的东西补出一些,更多更直接地向听众倾诉。但演讲语言也并非一览无遗,仍有很多“潜台词”,因此演讲语言都可以在言外蕴含动作。像描写句、抒情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等都是富有明显的动作意味的。这里例举列宁在1918年8月的《在全俄教育工作

  演讲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意蕴,有不少弦外之音,为演讲时的“再创作”——表现“语言动作”提供了基础。演讲要成为在演讲人的“语言动作”主导和激发下讲、听双方互动的过程。我们在写演讲稿(或打腹稿、即兴演讲)时应该使之成为一个激发这种“互动”的“动作链”。

  三种对话方式 带有动作性的演讲语言主要通过三个双向交流渠道进行传递。

  一是演讲者的“发话”与听众的态势语言的交流。比如,形象风趣的论理会使人脑清目明,生动感人的叙述会使人为之动容,新鲜、简洁的语言使人乐于倾听,还要抑扬顿挫,缓急有致,调节和适应听众心理,并察颜观色而寻求更好的表达。这就如同与不插嘴的'人交谈一样。应该像肯尼迪的一位常年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不管我坐在观众席的哪个位置上,总统他好像总能把我挑出来,然后跟我面对面地说话。”

  二是在“讲”的同时和间隙,双方都用态势语进行“对话”。如默契的眼神交流,以手势、“道具”以及服饰、风度引起“良性”反应,还有在停顿中沟通。在态势语的背后是丰富复杂的“心灵对话”。

  三是直接对话。演讲人偶而也与听众做直接而简短的交谈。多用设问和反问,或交流看法,或进行诱导。

  “语言动作”的表现

  演讲者通常是巧妙结合前两种对话方式把演讲“语言动作”表现出来。我们不妨从表演艺术中悟出些表现方法。

  1.“意念”主导 表演大师金山在《风暴》中扮演的施洋大律师,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演说。据金乃千回忆:表演者默想着“为工人伸张正义”的强烈意念,以此来主导演讲。他满腔悲愤、理直气壮地揭穿了惨案的真相,接着慷慨激昂地说道:

  工人弟兄们,工人弟兄们!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哪一个丈夫没有妻子?她没有了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甘心俯首贴耳地不表示抗议吗?不能!

  而对这位妻子悲惨境遇的叙述又是那样婉曲、沉郁。继而发出惊雷般的呐喊:“这难道公道吗?这难道公道吗?”金山把为工人说话的意念具体化为起伏跌宕的一系列“ 语言动作”,不仅“点燃了工人的心火”,连台下的观众也仿佛身临其境。

  2.挖潜台词 把意念概括为一句话,只是为了说明复杂的内心动作的主要指向而已。意念主宰着丰富的“语言动作”并被它有血有肉地体现出来。因此要发掘和表现演讲语言的潜在意味(潜台词)以展示“语言动作”,才能使意念不致落空。曾扮演屈原的金乃千把“雷电颂”的独白

  分析如下:

  台词:你,你东君是个什么东君!(潜台词:我认识你!你装腔作势的样子,吓不倒我!)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潜台词:你骗了多少人,他们把你捧得比天高,可你是个“死人”!)

  正如前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所在《电影导演的培养》中所说:“这里的每一句话,不仅是一个分解为种种情感因素和行为意味的言语动作,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反应、一声射击、一粒子弹。”

  当然演讲稿比台词“白”得多,但决非白开水,总是有余韵的。把“潜台词”挖出来以展现“动作”岂不更动人?

  3.运用语言造型和态势语言 只要挖出潜台词,那么在表现“语言动作”时用什么语言造型手段就是很自然的了。“不要在外面加上语调,而是要从中悟出语调来。”(格拉西莫夫语)此外,“语言动作”还要与态势语相结合,可对镜练习,看怎样才得体。

  注重“相互关系的交流” 人们在交谈时有双重的交流:一是谈话内容的交流,一是特定的相互关系的交流。后者作为全部交流的基础,暗示、制约着内容的交流,使之显示真正的含义并产生交流效应,这被称为“交流模式”。戏剧里在人物关系的酝酿中,一句简单台词也会有极丰富的内涵。演讲者如果与听众进行特殊关系的交流,那么演讲内容在交流时不也能以少胜多、举重若轻吗?“语言动作”既是内容的最佳传递手段,又是这种关系交流的动力和触媒。这里以蒙哥马利的《告别演说》为例,谈谈双方互相熟悉的情形。

【演讲的“语言动作”范文】相关文章:

1.中班表演语言教案

2.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段落

3.描写动作语言的句子

4.小班语言活动戏剧表演教案

5.语言表演教学计划

6.中班语言情景表演教案

7.小班戏剧表演语言活动方案

8.小学语言表演社团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