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的感想心得

时间:2021-08-31

  参加扶贫攻坚“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每到一处,总能看到再穷的地方也有富裕的人家。在走访调查的具体工作中,要登记人口和联系电话,总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拿出一个很旧的户口本或身份证和一张用烟壳纸记录下的电话号码,字总是写得歪歪扭扭的。这种家庭大多家里摆放凌乱,卫生状况不好,有的人家是脏乱差,家境贫寒。另一种情况是:拿出来的户口本或身份证保管得好,比较干净,至于电话号码随口就说得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村干部有时会说一句,这家问题不大。这种人家的家里东西摆放有序,干净整洁,家庭条件就好得多。详细了解,这种人家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么有人在单位上、要么有人在打工、要么有人在做生意。同一个村民小组,有的甚至房舍相连,土地、水源、林地、用电、交通都一样,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仔细分析,才发现贫困人家的根本原因是没文化。

  没有文化知识,导致思维有限,点子不多,方法单一,不懂经营。长年累月只会守着那点包产地,种点包谷、麦子、荞子、豆子以及一些瓜瓜菜菜之类的东西,养几只鸡鸭鹅,喂几头猪。一家人的年收入不过万,一年的人亲往来和看病都成困难。

  缺乏文化知识,接受新事物困难,不懂技术,缺乏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本领。普遍不会水泥工,钢筋工,更不会驾驶技术或开挖掘机。出外打工只有干重活、脏活、又苦又累还拿钱不多的活,而且在社会还多遭人冷眼。安全不保,报酬不高,有时还被坑或被骗,打工成了畏途。

  这些地方文化落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育。现在教育普及了,但是这些地方的学校可以修得像城里的一样漂亮,然而这些地方的教师却是最差的。有的学校无法有公办教师,就请代课教师,知识不具备,专业不熟,课程开不齐,上课随意,教育质量自然不好,读书自然不热。教育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能力最差的教师到最边远的地方去教,让这些地方的教育雪上加霜,长年无望。

  一个三十多岁年轻力壮的男人成了那个村民小组的最贫困户。房屋低矮而破破烂烂,锅碗瓢盆一地,满地狼藉。政府给他解决的一小间地震安居房,无法盖顶,只好用石棉瓦随便盖上,也没有搬进去住。为啥如此?就是懒惰不想动,随时还喝点小酒,仅靠低保维持生活。这样的人家,能脱贫吗?

  精准扶贫如果不注重教育和人的思想扶贫,要整体脱贫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