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参加了北辰区第五周期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本次的线上学习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这门课程,本课程针对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研讨,从阅读课程的角度分为阅读课程目标,阅读课程内容,阅读课程实施,阅读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谈。通过本专题的课程学习,我能够明确《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提高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思想认识,并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明确以整本书为主体的阅读课程的建设过程、实施步骤及阅读能力评价,切实提升自己的阅读教学能力。 接下来,我将围绕"阅读成就梦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个主题来展开,就我学到的知识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班主任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培养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导,逐渐渗透,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语言培养训练,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阅读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那么,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一、教师引导,学会课内阅读

  语文的每篇课文都蕴涵着广博的知识量,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增强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一般的学生对课文的学习都不重视,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并不精益求精,而精于课文学习的同学就绝对不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所以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如何学习、如何阅读的学习方法之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在引导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同学提前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要求学生自主地把课文的生字、生词圈划出来,在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旁边做上标记,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听课,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当教师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新课讲解的时候,应该有目的的随机找同学进行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如此反复下来,即使有的学生没有预习,那么课上的朗读环节也弥补了这个遗憾,能让同学们把注意力更好的放到课文的内容中来。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断地阅读,会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大提高。

  此外,课堂的阅读教学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良好的课堂情景是影响学生学习进程的重要因素。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大力激活学生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历,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唤起学生的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画面、影像等激情导入,渲染课堂气氛,巧妙地利用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期待。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开头的导入,中间的课文研读,结尾的总结、拓展,精心设计悬念,创设阅读的期待,加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带着问题读语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学习中,教师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单纯地带领孩子进行机械地朗读课文,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有的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已经非常到位了,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指导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剖析上下足功夫,在领悟作者的意图上多下功夫。还有的学生,生字词还没掌握彻底,教师也不要急于求成,带领他们进行阅读,而是要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夯实字词,因为字词是阅读的基础。语文教学中,阅读无处不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教会了学生阅读,那么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一个技能,用这个技能就能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二、以点带量,激活课外阅读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小学语文的设置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而要想在语文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仅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局限于课文,只能让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因此,有效地激活课外阅读就显得至关重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所以需要教师做深入地指导,科学有效地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涉猎面,争取以广泛的知识面带动知识量,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拓宽课外阅读呢?

  第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语文阅读不能盲目地去读,一定要有选择,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所选的文章难度上一定要适合或者稍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另外,要切记"四忌"即忌深、忌偏、忌浅、忌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分别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选用的阅读资料的难度应该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比如我们三年级选用的课外阅读资料是四年级的阅读资料,一方面是难度不大,学生几乎能看懂,同时也有新知识的输入;另一方面是学生能提前熟悉四年级的知识,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遵循方法,学会积累。众所周知,每个人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人因为兴趣而读,有的人带着目的去读,还有的人是不得不读。如果是受到兴趣的驱使,读书者往往是走马观花,匆匆翻过,没有任何目的性,也不遵循任何方法,只局限于看过,便抛到九霄云外,不再理会。如果是带着目的来读,读书者往往会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学习写作技巧,但仅局限于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识,其他的知识从不过问,读完记完就不再多看。如果是不得不读的,那读者即使是读到好文章也不会积累,更不会思考,因为本身就是来应付的。以上的阅读方法都是收效甚微,不值得提倡的。教师要知道学生,作为阅读者,首先要摆正在自己的位置,然后放平自己的心态,最后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同时对于阅读,既要有兴趣,还要有目的。要学会有意识地积累、学习,从而将之运用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写作上。

  第三,教师激发,积极引导。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有计划地搜集一些好书籍,包括书评、海报、资料之类的。然后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读书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广 泛地进行阅读尝试、阅读体验。只有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掌握阅读能力,语文学科的阅读学习才会真正、切实地提高。

  三、展示互动,激发感情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因此每位学生的领悟力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去唤醒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激情。对于已经从 阅读中获得好处、获得快感、获得激情的学生来说,阅读是一项快乐、有意义的 事情,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从未见到过的世界。通过形形色色的书籍打开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子,并且将从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学习、写作,那也必将是一个充满幻想、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对于那些还未触及"阅读快感"领域的学生们来说,让他们单纯地通读一遍课文已经很困难了,更不要说去阅读课外读物,他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去进行阅读体验。在他们看来,那仅仅是浪费时间。所以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同化。例如:可以定期找一些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做一个小小的汇报展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请一些同学讲述自己阅读时的精彩片段,鼓励声情并茂地讲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进行展示。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课外读物,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这些鼓励的方式,让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跟风"行为,比如 《熊出没》,只要有一个孩子说好看,那其他的孩子也都要回家去看一看。如此一来,阅读体验的推广也就会有一定的效果了。

  阅读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以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依据,不仅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技巧,更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他们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