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君臣之间的礼仪有哪些

时间:2021-08-31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尚礼”,礼在中国古代成为一种社会约束力量,这种礼仪制度在古代官僚中尤为严格。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君臣礼仪的“君尊臣卑”倾向也不断被强化,至清代,这种皇权专制得到最极致的体现。

  古代君臣的礼仪核心是:“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到了清朝,历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延续,又融人满族君臣之礼的旧俗,进一步发展为奏事之臣的全部列跪。这时的君臣礼仪已是一种加强专制君权的手段。

  清朝君臣称谓礼仪

  清朝的君臣称谓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官僚地位的日益低下。在先秦时期,国君为表示对一些大臣的尊敬,往往称字而不称名。至清朝建立后,君臣之间的尊卑体现愈加明显。从清代皇帝的“上谕”、对臣下奏折的“朱批”所保留的称谓看,清帝对臣下或直呼其名,或以“尔”“汝”称之,对宰辅大学士等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臣下的自称也越来越谦卑,达到极致。在清代,不管是军机大臣、大学士等高官显宦,还是亲王、郡王等皇室贵胄,在皇帝面前一律自称奴才。

  清代君臣拜会礼仪

  清代君臣会面要行跪拜礼,而“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礼的“礼中之礼”了。如果是在太和殿等正式场合,或皇上登基,大婚等重要仪式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如果皇上在上书房召见大臣,这时候皇上也不穿龙袍,大臣给皇上请个安就可以了。

  清朝官员拜会皇帝就行这样的跪拜礼

  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之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三跪九叩”大礼的规范是这样的:

  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後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

  清代官轿等级礼仪

  清代规定皇帝出行一般要乘16人抬的大轿;郡王亲王可乘8人抬的大轿;京官一二品也只能乘4人抬的中轿;外官总督、巡抚舆夫8人轿;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夫4人轿;杂职乘马。

  官轿也体现了君臣的尊卑

  另按清代官典制度规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出行方可坐绿呢大轿,三品以下则坐蓝呢轿,而一般百姓是不能乘呢子料的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