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散步》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略)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散步的说课稿范文

2.《散步》说课稿范文

3.散步说课稿范文

4.散步说课稿范文

5.散步的说课稿

6.《散步》精品说课稿

7.《散步》优质说课稿

8.散步精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