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第七章有感

时间:2021-08-31

我读道德经第七章有感

  《道》第七章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印象中老子的《道》是不是很久没谈如何遵道实践?的确如此,但是也无需着急,这一章中,老子将给予我们惊喜,再度给出了圣人行为准则。天长地久,在老子看来不是传说,不是理想,更不是奢望,而是道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天长地久?天地为何能够长长久久?

  老子以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一深度隐藏于天长地久之下的道,那么我们很容易在方方面面实现天长地久。《道》的第七章有着超现实的意义。关于老子所论的天长与地久,我们稍后再谈,先看看日常生活中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事例。

  山上有一株漂亮的桂花树,农历八月开花的时候一片金色(金桂),香气四溢,非常迷人,妖娆、芬芳、灿烂……因为非常美丽,非常诱人,于是我们想要自私地占有,夜不成寐,闻鸡起舞地起了个早床,扛一把锄头迎着朝阳把这株宝贝给挖回家,种在家门口。为了能使其成活,人们往往不遗余力地给它浇水、施肥,结果在反复折腾之下,这一株金桂终于凋零了,死了。最初想要占有的动机是:经常可以欣赏到灿烂的金桂绽放的美景,似乎这样就可以让芬芳与美丽长久一点,似乎这样,这种美丽就只是属于我们自己,结果不仅没能长久反而给彻底弄没了。我们可能会反驳,移动一下种活的概率也非常高。

  对,挪动一下的确不一定会令其死掉,但是一定会因为其太漂亮,而在某一个清晨我们开门一看,那株金桂居然不翼而飞了,只在门口留下一个大坑……如果那株灿烂的金桂一直生长于山上,会不会存活得久一点?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非常经典的广告语。

  当初我们在订婚或者是在某个重大纪念日,买下一颗几克拉的巨大钻石的时候,我们的确是这么规划的,让其恒久存在,永远在家族里面向下流传。

  问题是:如果都可以这样,那么每个家族都有着其流传下来的钻石(或者是类似于钻石这样的传家贵重宝贝),可事实是这样吗?至少我们家是没有钻石流传下来的。

  如果当初购买的是数克拉的巨大钻石,那么这颗钻石的命运通常会是这样子的:在某个投资机会面前,或者在某个缺钱的时候,几克拉的`钻石会被瘦身为一克拉,被兑换成人民币,然后换购一个小一点的,再然后,那一颗小一点的钻石终究不受待见,或被搞没了,或被继续兑现了。

  我们试着假设一下,某个博物馆里面有一颗5克拉的静美钻石藏品,那么这颗钻石会不会恒久一点呢?

  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

好吧,让我们暂时放下金桂与巨大的钻石,回到《道》第七章的天长地久上面来,因为老子帮我们解析了上述两个案例背后深藏的道。天很长,地很久,天地可以长长久久地存在,这就是天长地久。天地无私地生养滋润了万物,这一点我们都认可。

  天地滋养孕育出万物之后,拥有过什么?太阳是属于天的?月亮是属于天的?星星是属于天的?地下深埋的煤矿、油田、金矿是属于地的?天地是按照自己想要的规律的在运行着的,还是按照利于滋养万物生命的规律,遵循着道而运行的?

  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地之间的一切资源都是被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在支配享用着的,其中人类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也是最贪婪的一族。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阳、月亮、星星从不曾请假缺勤过,每天每天都会按照利于世间万物的形式转一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这就是天长地久!这就是如何天长地久!怎么样实现天长地久!

  人们常常把这四个字用于爱情,但往往却都难以实现,现代人很能总结,把爱情的终极结果总结为两种:相濡以沫,厌倦终老;相忘于江湖,怀念到哭泣。

  不是情感专家,不懂情感心理学,但是从《道》的角度来看:不能天长地久的爱情,只有一个唯一的原因,为自己想的太多,为两个人、想的太少,缺乏天地精神。

  其实第七章就谈了唯一的这点:天地精神!因为有天地精神,所以才有了天长地久。这就是《道》第七章的核心理论,这就是《道》第七章给予我们的道。

  那么,如何让将这种道付诸于实践呢?老子再度搬出了久未的圣人行为准则。

  圣人行为准则之七(延续第三章的编号):在一些功劳、利益、名声方面保持谦让姿态,不要打破头地去争抢,往往最终都能有一个不错的收获而领先(后其身,而身先)。如,牛仔裤与金矿的商业故事。

  圣人行为准则之八:在一些关键时刻,屏弃私心杂念而将自身置之度外,往往能全身而退(外其身,而身存)。如,战场上面的魔鬼定律,不怕死勇敢冲锋的通常都没死,怕死的往往都很快牺牲。

  怀揣天地精神,保持无私的清澈,最终所获得的一切其实都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绝对不会自动跑到他人账户、他人名下、他人头上去了。这就是老子在第七章末了的点题俏皮反问句“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扯一下题外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横行于世间,被绝大多数人所误解。

  关于这句古语,有两个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比较现代的解释是将“人不为己”的“为”解释为修为,修行、修炼。比较尊重于原意的正解是将“人不为己”的“己”理解为整个人类自己,而非个人自己的己。

【我读道德经第七章有感】相关文章:

1.我读《道德经》有感的内容

2.我读道德经有感随笔

3.我读《道德经》第三章有感

4.我读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感

5.我读《红岩》有感

6.我读《孔子》有感

7.我读《顶碗少年》有感

8.我读生本教育有感